小麦种传病害有哪些
小麦种传病害是指病原菌附着在小麦种子表面或潜藏在种子内部,随着种子的传播而扩散的一类病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麦种传病害:
真菌性种传病害
- 小麦散黑穗病
- 病原菌:小麦散黑粉菌。
- 症状:主要为害穗部,病穗通常比健穗早抽出,最初病小穗外面包有一层灰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抽穗后,黑粉随风飞散,只留下裸露的穗轴。
- 传播途径:病菌以厚垣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侵入种皮内越冬或越夏,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 小麦腥黑穗病
- 病原菌:有网腥黑粉菌和光腥黑粉菌等。
- 症状:病株较矮,分蘖增多,病穗短而粗,颜色较深,呈暗绿色或灰绿色,颖片略向外张开,露出部分病粒。病粒较健粒短而胖,内部充满黑粉,有鱼腥味。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也可通过土壤、粪肥等传播。
- 小麦根腐病
- 病原菌:主要是禾旋孢腔菌。
- 症状: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为害种子、幼苗的根和茎基部,引起烂种、死苗或成株期根腐、茎基腐,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叶片染病产生梭形或长椭圆形病斑,中央淡褐色,边缘褐色。
- 传播途径: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种子内外或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种子带菌是苗期发病的主要侵染源。
细菌性种传病害
- 小麦细菌性条斑病
- 病原菌:地毯草黄单胞菌小麦致病变种。
-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鞘和茎秆。叶片上初现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展为深绿色至黄褐色条斑,病斑宽度一般不超过叶脉,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枯黄。
- 传播途径:病菌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可通过种子带菌远距离传播。
- 小麦黑颖病
- 病原菌:小麦黄单胞菌。
-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鞘、颖片和籽粒。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淡褐色至黑褐色条斑。颖片受害后变为褐色至黑色,严重时整个颖片变黑腐烂。籽粒发病后,表面出现黑色斑点或斑块,严重影响籽粒品质。
- 传播途径:病菌在种子内部或表面越冬,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病毒性种传病害
- 小麦黄矮病
- 病原菌:大麦黄矮病毒。
- 症状:典型症状是叶片变黄、植株矮化。一般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发展。病叶从叶尖开始变黄,逐渐向下蔓延,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严重时全叶变黄。植株明显矮化,分蘖减少,根系发育不良。
- 传播途径:主要由蚜虫传播,但种子也可带毒传播,带毒种子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 小麦土传花叶病
- 病原菌:小麦土传花叶病毒。
- 症状:一般在小麦返青后开始显症,病株新叶上出现褪绿条纹或花叶症状,条纹长短不一,颜色深浅不同,严重时叶片变黄、卷曲,植株矮化。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传播,也可通过带毒种子传播。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