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牛养殖技术
散养牛是一种常见且符合牛自然生长习性的养殖方式,以下是散养牛养殖技术的相关要点:

一、牛舍建设
1. 选址: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顺畅、水源充足且水质优良(符合畜禽饮用水标准)、远离交通要道(距离一般要在500米以上)和居民区(距离通常不少于1000米)以及工厂等污染源的地方,同时要有充足的放牧场地,如天然草场、山坡草地等。
2. 布局与结构:牛舍面积要根据养殖规模确定,一般每头牛需占舍内面积4 - 6平方米,舍外活动场地面积10 - 15平方米。牛舍要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和通风,内部结构包括采食区、休息区、清粪通道等,地面最好做硬化处理并设置一定坡度(1% - 3%左右),利于排水。屋顶采用隔热、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搭建,如彩钢板、石棉瓦等,四周墙壁可适当开设窗户,保证空气流通。
二、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饲养环境以及养殖目的来挑选合适的牛品种。例如,在北方寒冷地区,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等耐寒且生长性能好、产肉量高的品种较为适宜;在南方温暖湿润地区,黄牛品种如鲁西黄牛、南阳黄牛等,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能力也相对不错;如果是以产奶为目的,可选择荷斯坦奶牛等优良品种。
三、饲料管理
1. 放牧管理:
- 放牧时间:根据季节和天气合理安排放牧时间。春季和秋季气候适宜,可适当延长放牧时间,每天放牧8 - 10小时左右;夏季高温时,选择早晚凉爽时段放牧,避开中午烈日暴晒,放牧时长可在6 - 8小时;冬季寒冷,放牧时间要缩短,一般4 - 6小时,且选择天气晴朗、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
- 放牧场地轮换:为了让草地有足够的恢复时间,避免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要对放牧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和轮换使用。比如将草场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轮流放牧,间隔一定时间(一般2 - 3个月)后再进行下一轮放牧。
- 补饲:虽然是散养牛,但仅靠放牧采食的草料往往不能完全满足牛的营养需求,尤其是在枯草期(冬季或干旱季节)以及牛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如育肥牛的快速生长期、怀孕母牛的后期等),需要进行补饲。可补喂干草(如苜蓿干草、羊草等)、精饲料(由玉米、豆粕、麸皮、矿物质、维生素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等,补饲量根据牛的体重、生长阶段等因素确定,例如育肥牛每天每头可补饲精饲料1.5 - 3公斤,干草2 - 4公斤。
2. 饲料储存:要提前储备足够的干草、青贮饲料等,用于冬季或其他草料不足的时期。干草储存时要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避免雨淋、发霉;青贮饲料制作要把握好收割时间(一般禾本科牧草在孕穗至抽穗期收割,豆科牧草在初花期至盛花期收割),切碎后装入青贮窖或青贮袋中压实密封,保证无氧环境,经过40 - 60天发酵即可取用,储存期间要定期检查,防止漏气、漏水等情况导致青贮失败。
四、日常管理
1. 牛群管理:按照牛的年龄、性别、用途等进行分群饲养,比如犊牛一群、育肥牛一群、繁殖母牛一群等,便于管理和针对性地提供饲养条件。定期对牛群进行清点,观察牛的采食、饮水、精神状态等情况,及时发现患病或异常的牛只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卫生管理:保持牛舍清洁卫生,每天清扫粪便、杂物等,定期进行消毒,可用生石灰、过氧乙酸、百毒杀等消毒剂对牛舍地面、墙壁、器具等进行喷雾消毒,一般每周消毒1 - 2次,在疫病高发季节适当增加消毒频次。同时,要保证牛舍和活动场地的排水通畅,防止积水滋生蚊虫、细菌等。
3. 饮水管理: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可采用自动饮水器或设置固定的饮水槽,每天更换水,夏季高温时,还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等抗应激物质,提高牛的抗热应激能力,冬季要注意防止饮水结冰,可采取加热、保温等措施,保证牛能随时喝到适宜温度的水(一般水温在10℃ - 20℃为宜)。
五、疾病防控
1. 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和兽医建议,定期给牛接种疫苗,如口蹄疫疫苗、牛巴氏杆菌疫苗、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等,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接种操作,包括接种途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接种剂量、接种时间间隔等,确保疫苗接种效果,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2. 驱虫:定期(一般每3 - 6个月)对牛进行驱虫,可选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等驱虫药,通过内服、注射等方式进行驱虫,驱除牛体内外的寄生虫,如胃肠道寄生虫、体表寄生虫等,驱虫后要注意观察牛的反应,收集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寄生虫卵再次传播。
3. 日常观察与疾病监测:饲养人员要养成日常观察牛的习惯,留意牛的采食、饮水、反刍、粪便、精神状态等情况,一旦发现牛出现异常表现,如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发热、咳嗽、腹泻等,要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疾病传播扩散,降低养殖损失。
六、繁殖管理
1. 配种管理:掌握母牛的发情周期和发情表现,一般母牛的发情周期为21天左右,发情持续时间18 - 30小时,当母牛出现发情症状(如哞叫、爬跨其他牛、外阴红肿、黏液增多等)时,及时安排配种,可以采用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配种,人工授精需要选择优质的种公牛精液,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保证配种成功率。
2. 妊娠管理:母牛配种后要通过直肠检查、超声检查等方法确认是否怀孕,怀孕母牛要单独饲养,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尤其在妊娠后期(怀孕6 - 9个月),要增加精饲料和优质干草的投喂量,防止母牛营养不良导致流产、早产等情况发生,同时要避免母牛受到惊吓、剧烈运动、挤压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3. 分娩管理:临近分娩时,要准备好干净、温暖、干燥且安静的分娩场地,备好接产工具(如消毒剪刀、碘酒、毛巾、助产绳等),安排专人值班观察。母牛正常分娩时,犊牛头部和前肢先产出,若出现难产情况,要及时请兽医或有经验的人员进行助产,确保母牛和犊牛的安全,犊牛出生后要及时清理口鼻黏液、断脐(用碘酒消毒)、擦干身体,让其尽快吃上初乳,初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体,对犊牛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散养牛养殖要注重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牛群健康,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