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的种类有几种
合欢树是豆科合欢属植物,该属约有150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种类:
- 合欢:又名绒花树、马缨花,为落叶乔木。夏季开花,头状花序,花粉红色,雄蕊多条,淡红色。荚果条形,扁平,不裂。高4-15米,树冠开展,小枝有棱角,嫩枝、花序和叶轴被绒毛或短柔毛。其木材可制家具、枕木等,树皮可提制栲胶,原产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在我国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以及黄河流域至珠江流域各地。植物合欢树
- 山合欢: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高3-8米,枝条暗褐色,被短柔毛。花期5-6月,初开花朵为白色,之后会变为黄色,花朵有着明显的花梗。产于中国华北、西北、华南以及西南等各个地区,在印度、越南、缅甸等国家也有分布,多生长在山坡灌丛、疏林里,可作为风景树栽种。
- 香合欢:常绿大乔木,树高5-15米,小枝初被柔毛,二回羽状复叶,羽片2-4对,小叶有6-14对,呈长圆形,叶长为2-3厘米。开花时间为4-7月份,花朵淡黄色,有香味,没有花梗。是低海拔疏林中常见的一种植物,喜欢酸性土壤,属于阳性树种,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区有种植,在印度和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 金合欢:灌木或小乔木,生长高度为2-4米,树皮褐色,粗糙,多分枝,托叶为针刺状,小叶为线状长圆形。其花朵金黄,可通过修剪制作成斜干式、直干式、双干式等不同造型,是常见的观赏树种,也可从花朵里提取香精,木材可用来制作贵重的器具。
- 银合欢:树高为2-6米,嫩枝被短柔毛,老枝光滑无毛,托叶为三角形,羽状复叶4-8对,花期4-7月份,花朵白色,花萼长3毫米,花瓣为狭倒披针形,长5毫米。主杆侧枝坚硬多刺,树形美观,可栽种在学校、公园、庭院、小区等地。
- 紫叶合欢:落叶乔木,树高为16米,树皮平滑,灰棕色,树冠为广伞形,枝条平展,幼叶紫色至紫红色,老叶暗绿色,6-8月份开花,花朵淡紫红色,常作绿化树种植。
- 海南合欢:头状花序由数至10余朵小花组成,再排成圆锥花序,整体被一层锈色短柔毛覆盖,总花梗长5-25毫米,花朵淡黄色,散发芳香,无花梗。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保护级别为濒危。
- 阔荚合欢:又名大叶合欢,高8-12米,生于海拔高达2100米的潮湿处岩石缝中,适应性较强,寿命长。树冠宽广,枝叶繁茂,花朵黄绿色,散发着淡淡的芳香,带状荚果内无分隔,风吹过时,荚果内的种子会随之摇晃发出“哒哒”声,因而又有“长舌妇树”之称,是良好的庭园观赏植物及行道树。
- 菲律宾合欢:学名为黄豆树,亦被称为红荚合欢、高合欢、暮婆树等,是落叶乔木,高10-25米,常见散生于热带半落叶季雨林和稀树草原生态类型区,为喜光树种。花期在5-9月,花朵较小,由黄白色花丝组成,散发淡淡的香气,适合作为城市行道树或庭院观赏树种植。
- 白花合欢:一般高为8-10米,花期主要在8月,花白色无梗,每7至10朵紧密聚集成头状花序,进而排列成圆锥花序。
- 藏合欢:乔木,高6-9米,分布在中国大陆的西藏、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200米至1800米的密林中。花朵展现出独特的黄白色调,花丝线形,边缘洁白如雪,中央则洒满金黄,较粗,花期在3月。
- 南洋楹:又名“仁仁树”“仁人木”,是常绿大乔木,高达45米,胸径100厘米以上,树干通直。树皮灰青至灰褐色,不裂。小枝具棱,淡绿色,皮孔明显,嫩时被毛。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叶柄和叶轴上部的羽片着生处均有腺体,羽片11-20对,上部常对生,下部有时互生,小叶10-20对,细小,对生,无柄,菱状矩椭圆形。穗状花序腋生,单生或排成圆锥状,花无梗,淡黄绿色。荚果黑褐色,狭带形,边缘较厚,长10-13厘米,宽1.4-2厘米,熟时开裂。原产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中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也有栽培,多植为庭园树和行道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