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技巧

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时间:2025-03-05作者:admin分类:养花技巧浏览:12评论:0

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繁殖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以下是相关介绍:
形态结构

  • 根系
    • 陆生植物:根系发达,扎根于土壤中,具有固着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如榕树有庞大的须根系,能深入土壤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起到固定植株的作用,使其在陆地上稳固生长。
    • 水生植物:根系相对不发达,有些水生植物甚至没有真正的根,或根的主要作用是固定植株,吸收功能较弱。如浮萍根系退化,主要通过叶状体从水中吸收养分。

    • 陆生植物:茎通常较坚硬,具有支持和运输水分、养分的功能,木质部和韧皮部发达。如杨树的茎木质化程度高,能够支撑起高大的树冠,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片,同时将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运输到根部和其他部位。
    • 水生植物:茎一般较柔软,机械组织不发达,但通气组织发达。如莲藕的茎中有许多孔眼,这些孔眼形成了通气道,便于氧气从叶片运输到茎和根部,以适应水下缺氧的环境。

    • 陆生植物:叶片一般较厚,有角质层或蜡质层,可防止水分过度散失,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气孔通常分布在叶片下表皮。如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减少水分蒸发,同时茎肉质化,储存大量水分,以适应干旱的陆地环境。
    • 水生植物:叶片通常较薄,表皮细胞没有角质层或角质层很薄,沉没在水中的叶片部分表皮上没有气孔,而浮在水面上的叶片表面气孔则常常增多。如睡莲的叶片漂浮在水面上,上表皮气孔较多,下表皮没有气孔,叶片还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便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生理功能
  • 水分吸收与运输
    • 陆生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依靠根压、蒸腾拉力等动力,通过导管将水分运输到地上部分各个器官。如向日葵在生长过程中,根系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以满足叶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需求。
    • 水生植物:直接从周围的水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水分运输主要依靠细胞间的渗透作用。如金鱼藻的细胞可以直接从水中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不需要专门的导管系统来运输水分。

  • 光合作用
    • 陆生植物: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如苹果树的叶片在白天充分接受阳光照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株的生长和发育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 水生植物:虽然生长在水中,但也能利用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一些沉水植物如黑藻,其叶绿体可以高效地利用弱光进行光合作用,为自身生长提供能量和有机物。

  • 呼吸作用
    • 陆生植物: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夜间或光照不足时,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需要消耗储存的有机物来维持生命活动。
    • 水生植物:通气组织发达,可将叶片吸收的氧气输送到根部及其他部位,以满足呼吸作用的需要。如芦苇的根、茎、叶中都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即使生长在缺氧的沼泽地中,也能通过通气组织将空气中的氧气输送到根部,保证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繁殖方式
  • 陆生植物
    • 有性繁殖:大多数陆生植物通过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形成种子进行繁殖。如桃花通过昆虫传粉,使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完成受精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新的植株。
    • 无性繁殖:一些陆生植物还可以通过扦插、嫁接、压条等无性繁殖方式繁殖后代。如柳树可以通过扦插的方式,将枝条插入土壤中,使其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柳树植株。

  • 水生植物
    • 有性繁殖:部分水生植物如荷花,通过开花、传粉、受精形成莲子进行繁殖,莲子落入水中,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成新的植株。
    • 无性繁殖:水生植物更常见的是无性繁殖,如浮萍通过出芽生殖,从母体上长出芽体,芽体长大后脱离母体,形成新的个体;水葫芦则可以通过匍匐茎进行繁殖,匍匐茎上的节处长出不定根和新的植株。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