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是怎样由来的
中国教师节的由来历程丰富,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古代祭孔与尊师传统:中国古代虽无明确的教师节,但尊师重道传统悠久。《尚书》中把师与天、地、君、亲并列。《礼记?文王世子》有记载,古代学校有祭祀先师的仪式。汉晋时期,盛行在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日祭拜孔子。到唐玄宗时,封孔子为“文宣王”,祭孔活动升格,各州、府、县都要举行仪式。明清时期,祭孔大典规模更盛大,清政府还会给教育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授予官职。
- 民国时期的教师节探索
- “六六”教师节:1931年,中央大学教育系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联络京、沪教育界二百余位教育工作者,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起“教师节运动”,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但未得到当时国民政府的正式承认。
- 孔子诞辰教师节:1939年5月,国民政府教育部规定孔子诞辰(农历8月27日,折算公历为9月28日)为教师节,并废止“六六”教师节。但由于抗日战争等原因,该教师节也未能在全国广泛推行,且民间仍有“六六”教师节纪念活动。
-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师节确立
- “五一”教师节:新中国成立后,曾恢复过“六六”教师节,后因确立教师为工人阶级的一分子,1951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和全国教育工会主席吴玉章发表书面讲话,宣布废除“六六”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实际上未得到有效推行。
- 9月10日教师节:1981年3月,叶圣陶、方明等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联名提交了《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向中央书记处提交“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方明和民进18位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教师节也各有其来历,例如印度的教师节为9月5日,是为了纪念前印度总统、教育家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的生日;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早确定教师节的国家,1890年把5月18日定为教师节。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