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草花怎么长出来的
虫草花并非真正的虫草,它是人工培养的虫草子实体,主要通过以下步骤生长出来:
菌种制备
- 采集与分离:从天然的虫草或虫草菌感染的昆虫体中采集虫草菌样本,然后在实验室中运用无菌操作技术,将虫草菌从样本中分离出来,接着把分离出的虫草菌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比如常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让其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进行培养,使虫草菌不断繁殖并纯化。
- 筛选与保存:经过多次培养和筛选,挑选出生长状态良好、活性强、产孢能力高的虫草菌菌株作为生产用菌种。筛选好的菌种可采用斜面低温保藏法、液氮保藏法等方法进行保存,以便在需要时随时取用。
培养基准备
- 原料选择:常用的原料有大米、小麦等谷物类,它们富含淀粉、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能为虫草花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此外,还会添加一些蛋白胨、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营养物质,以满足虫草菌生长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
- 配制与灭菌:将各种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制成培养基。随后将培养基装入培养容器中,如玻璃瓶、塑料瓶等,然后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等方式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以杀死培养基中的各种杂菌和微生物,为虫草菌的生长创造一个无菌的环境。
接种培养
- 接种操作:在无菌的接种环境中,如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内,将制备好的虫草菌菌种接入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中。一般采用接种针或接种环等工具,挑取适量的菌种接入培养基表面,确保菌种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上,有利于虫草菌的充分生长。
- 发菌培养:接种后的培养容器放置在发菌室内进行培养,发菌室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一般温度控制在15-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左右。在发菌过程中,虫草菌会在培养基上不断生长繁殖,逐渐布满整个培养基表面,这个阶段一般需要10-15天左右。
出草管理
- 环境调控:当虫草菌长满培养基后,进入出草阶段。此时需要对培养环境进行进一步的调控,温度一般控制在18-22℃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95%左右,同时要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射和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刺激虫草花的生长。
- 生长发育: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虫草菌会从营养生长阶段转变为生殖生长阶段,逐渐长出子实体,即虫草花。从开始出草到虫草花成熟,一般需要20-30天左右的时间,当虫草花的子实体生长到一定长度和成熟度时,即可进行采收。
采收与加工
- 采收:当虫草花的子实体颜色由浅变深,顶端出现孢子粉,且子实体不再继续生长时,表明虫草花已经成熟,此时可以用剪刀或镊子等工具将虫草花从培养容器中采收下来,采收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子实体。
- 加工:采收后的虫草花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延长其保质期。常用的干燥方法有自然晾干、烘干等。干燥后的虫草花可进行包装,以便于储存和销售。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