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技巧

曼陀罗花是什么东西

时间:2025-02-20作者:admin分类:养花技巧浏览:29评论:0

曼陀罗花是茄科曼陀罗属的一种草本或亚灌木植物,具有观赏、药用等价值,但同时也带有毒性,需谨慎对待。植物曼陀罗花
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 学名:Daturastramonium。
  • 别名:枫茄花、狗核桃、万桃花、野麻子、醉心花、闹羊花等。
  • 原产地:墨西哥。
  • 分布范围:现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的各个省区都有分布。
  • 生长习性:喜生于草地、灌丛、住宅旁、河沟边或者路边,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在富含腐殖质、无根蘖性杂草和幼苗害虫的黑钙土中生长最好,在酸性土壤和沼泽化严重的土壤中不适合其生存,喜温暖,20-35℃范围内的交替温度可为其生长提供最佳条件,抗干旱能力较强。

形态特征
  • 植株:一年生直立草本至亚灌木状,高度为0.5-1.5米,全体近于平滑或在幼嫩部分被有较短的柔毛。茎粗壮,呈圆柱状,淡绿色或带紫色,下部木质化。
  • 叶片:广卵形,顶端逐渐变尖,基部呈不对称楔形,边缘有波状浅裂且不规则,裂片顶端急尖,有时也会有波状齿,侧脉每边有3-5条,直达裂片顶端,宽4-12厘米,长为8-17厘米;叶柄长3-5厘米。
  • 花朵:单生于叶腋或者枝叉间,直立,花梗较短;花萼呈筒状,长4-5厘米,筒部有5棱角,两棱间微微向内凹陷,基部略微膨大,顶端紧围花冠筒,5浅裂,裂片呈三角形,花后自近基部断裂,宿存部分会随着果实而增大并向外反折;漏斗状花冠,下半部分带绿色,上半部分为白色或淡紫色,檐部有5浅裂,裂片短尖头,长6-10厘米,檐部直径3-5厘米;雄蕊在花冠里,不伸出,花丝长约3厘米,花药长约4毫米;子房被有较密的柔针毛,花柱长约6厘米。
  • 果实:蒴果直立生,呈卵状,长3-4.5厘米,直径2-4厘米,蒴果表面长有坚硬的针刺,有时没有刺而接近平滑,成熟后呈淡黄色,规则4瓣裂。种子是黑色的卵圆形,稍扁,长约4毫米。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主要价值
  • 药用价值:据《中华本草》所述,曼陀罗的叶、根、果实均可入药,味苦、涩,性热,可除风散寒,消肿止痛,敛疮排脓,杀虫止痒。中国古代华佗用曼陀罗花研制出“麻沸散”,《本草纲目》《滇南本草》均对其药用价值做了记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曼陀罗花中的有效成分具有镇痛、镇静、麻醉、抗痉挛等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神经痛、哮喘、咳嗽等病症。
  • 农用价值:《中国土农药志》记载,曼陀罗对于蚜虫、红蜘蛛、粘虫等农业害虫的毒杀作用显著,其水浸提取液对枯草杆菌、青霉菌等革兰氏阳性以及阴性菌都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农药和杀菌剂使用。
  • 生态价值:曼陀罗对重金属的抗性较强,对砷的转移能力较强,可用植物提取的方式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并且对镉的吸收能力较强,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另外,曼陀罗对铅和锌也有一定的富集能力。
  • 经济价值:曼陀罗的种子含油量比较高,其种子油可制成肥皂和掺合油漆,曼陀罗能适应大多数的边际土地生长环境,可作为潜在的生物质能源的新种质资源,对解决生物质能发展中原料不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毒性及危害
  • 毒性成分:曼陀罗全草有毒,以果实尤其是种子的毒性最大,嫩叶次之,干叶的毒性比鲜叶小,主要有毒成分为阿托品、茛菪碱以及东茛菪碱,会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大脑及延髓,麻痹副交感神经以及对抗末梢神经。
  • 中毒症状:一般在食用曼陀罗半小时(最快20分钟)后会出现中毒症状,最迟也不会超过3小时,严重的患者会在12小时后出现痉挛、昏睡以及紫绀等症状,甚至昏迷死亡。其毒性对于家畜来说,猫最敏感,而牛、马之类的动物次之。
  • 解毒方法:古人记载了一些方法,例如北宋科学家沈括曾提到如果不小心服用了曼陀罗,可用“坐拿草”来解毒。而现代医学则用毒扁豆碱来缓解曼陀罗的麻痹作用,出现呼吸抑制时应及时给予患者呼吸兴奋剂,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洗胃。
  • 生物入侵危害:曼陀罗适应能力较强,已经入侵中国很多地方,入侵地的本地物种不具备与其竞争的优势,在河海流域的平原入侵分布比山区广,危害到生物多样性,且容易对入侵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在中国的入侵等级为2级:严重入侵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