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植物的形态特征
豆科植物的形态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植株形态
- 生活型多样:包括乔木、灌木、亚灌木或草本,生长方式有直立、匍匐、攀缘或缠绕等。如槐树是乔木,紫荆是灌木,苜蓿是草本,而紫藤则是攀缘藤本。
- 根系特点:根部常有能固氮的根瘤,根瘤内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可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能吸收利用的含氮化合物,为植物提供氮素营养,同时也能提高土壤肥力。
- 叶的特征
- 叶序:叶通常互生,稀对生。
- 叶型:多为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少数为掌状复叶或3小叶、单小叶,或单叶,罕可变为叶状柄,有时特化为卷须。如合欢是二回羽状复叶,大豆是3小叶复叶,紫荆是单叶。
- 叶的附属结构:叶柄或(稀)小叶柄基部具叶枕,叶和叶轴常具有休眠运动;托叶和小托叶有或无,托叶有时叶状或变为棘刺。
- 花的形态
- 花性:花两性,稀单性。
- 对称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
- 花序:通常排成总状花序、聚伞花序、穗状花序、头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稀单花。
- 花被:花被2轮,萼片(3-)5(6),分离或连合成管,有时二唇形,稀退化或消失;花瓣(0-)5(6),常与萼片的数目相等,稀较少或无,分离或连合成具花冠裂片的管,大小有时可不等,或有时构成蝶形花冠,近轴的1片称旗瓣,侧生的2片称翼瓣,远轴的2片常合生,称龙骨瓣,遮盖住雄蕊和雌蕊。
- 雄蕊:通常10枚,有时5枚或多数(含羞草亚科),分离或连合成管,单体或二体雄蕊,花药2室,纵裂或有时孔裂,花粉单粒或常联成复合花粉。
- 雌蕊:通常由单心皮所组成,稀较多且离生,子房上位,1室,基部常有柄或无,沿腹缝线具侧膜胎座,胚珠2至多颗,悬垂或上升,排成互生的2列,为横生、倒生或弯生的胚珠,花柱和柱头单一,顶生。
- 果实与种子
- 果实:果为荚果,这是豆科植物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形状多样,如条形、卵形、球形等,成熟后沿缝线开裂或不裂,或断裂成含单粒种子的荚节。
- 种子:通常具革质或有时膜质的种皮,生于长短不等的珠柄上,有时由珠柄形成一多少肉质的假种皮,胚大,内胚乳无或极薄,种脐常较显著,圆形或伸长成线形,中央有1条脐沟,种阜或假种皮有时甚发达。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