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技巧

159玉米种子介绍

时间:2025-02-15作者:admin分类:养花技巧浏览:26评论:0

以下是一些名称中带有“159”的玉米种子介绍:
东单159

  • 审定情况:2015年通过甘肃审定,审定证号为甘审玉2015016;2018年通过辽宁省审定,审定证号为辽审玉20186006。
  • 特征特性:幼苗第一叶尖卵圆形,叶色深绿。株型半紧凑,甘肃审定株高260厘米,穗位高122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辽宁审定株高280厘米左右,穗位113厘米左右,成株约21片叶。果穗长筒形,甘肃审定穗长21.1厘米,穗粗6.0厘米,穗行数17.3行;辽宁审定穗长约26.8厘米,穗行数约18-20行。籽粒黄色、硬粒型,甘肃审定千粒重408.9克,辽宁审定百粒重约43.9克,出籽率87.2%。
  • 产量表现:在2013-2014年甘肃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817.7公斤,比对照沈单16号增产13.3%;2016-2017年在辽宁省晚熟组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亩产746.7公斤,比对照沈玉21增产6.1%,复试平均亩产810.6公斤,比对照沈玉21增产13.0%。
  • 栽培要点:甘肃地区4月上旬播种,亩保苗4000株左右;辽宁地区适宜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适宜清种,保苗2800-3200株/666.7平方米。

中地159
  • 审定情况:2018年通过东华北地区春玉米种植区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186102;2019年通过西北春玉米种植区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196100。
  •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晚熟春玉米种植从出苗到成熟需要126天,株型呈半紧凑型,株高298厘米,穗位高120厘米,果穗呈筒型,穗长20.5厘米,穗行16到18行,穗轴呈红色,百粒重36.9克,籽粒黄色、半马齿型。
  • 产量表现:在西北灌溉玉米区的测产结果为平均亩产1437.66公斤,产量表现突出。
  • 栽培要点:一般在每年的4月下旬到5月上旬春播,每亩种植数量在4000株到4200株,播种前要施足底肥,用种衣剂拌种后播种,注意在大喇叭口期追施每亩15公斤到20公斤尿素。

迪卡159
  • 特征特性:播后至苗期耐寒顶土能力强、苗全苗齐长势壮。株型紧凑,耐密性突出,株高穗位合理,熟期适宜,持绿性较好,干物质及淀粉含量均在30%以上,产奶量高,适宜粮饲兼用,后期籽粒脱水速率快,籽粒破损率低,适宜籽粒直收。
  • 产量表现:在西北大部地区普遍受灾减产的情况下,迪卡159的籽粒产量在不同的生态区均稳定地高于当地主流竞品至少50公斤/亩以上,而且在各区域相比竞品的增产点次比例均在80%以上。
  • 栽培要点:在新疆推荐亩保苗6000-6500株/亩,蒙西、甘肃、宁夏及陕北灌溉区亩保苗5000-5500株/亩,陕甘宁雨养区及山西中晚熟地区亩保苗4000-4500株/亩。

沈海159
  • 审定情况:2024年通过辽宁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辽审玉20240140。
  •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成熟13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缘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5厘米左右,穗位85厘米左右,成株约21片叶。果穗筒型,穗长24.9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籽粒类型为马齿型,百粒重40.2克。
  • 产量表现:2021年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亩产922.5公斤,比对照东单1331增产9.6%;2022年区域试验复试平均亩产902.9公斤,比对照东单1331增产8.1%;202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908.5公斤,比对照东单1331增产6.1%。
  • 栽培要点:适宜在肥力中上等的地块种植,密度4500株/亩左右。

荃卡玉159
  • 审定情况:2023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编号为皖审玉2023L001。
  • 特征特性:普通夏玉米品种,株型半紧凑、穗轴红色、粒型马齿型、粒黄色。全生育期100.0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熟1天。平均株高241.9厘米、穗位86.2厘米、穗长17.4厘米、穗粗4.6厘米、秃顶长0.5厘米、穗行数15.5行、行粒数31.2粒、出籽率89.3%、千粒重339.3克。
  • 产量表现: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9.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98%;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7.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64%;202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0.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66%。
  • 栽培要点:6月上中旬播种,适宜密度每亩4500株左右,大田亩施纯氮量20-25千克,注意氮、磷、钾肥配合,趁墒播种或播后浇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