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蓟马用什么药最好
以下是一些防治花蓟马效果较好的药剂:
化学药剂
- 吡虫啉:
它是一种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对花蓟马的成虫和若虫都有较好的触杀和胃毒作用,能干扰蓟马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使其麻痹死亡。可通过喷雾的方式施用于花卉、蔬菜等受蓟马危害的作物上,使用时需按照说明书合理配置浓度,比如常见的剂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稀释倍数一般在1000-1500倍左右。 - 啶虫脒:
同样属于烟碱类杀虫剂,其对花蓟马的防治效果显著,尤其是对已经产生一定抗药性的蓟马种群也有较好的活性。它主要通过与蓟马体内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断神经传导来发挥杀虫作用,具有较强的触杀和渗透作用,内吸性也较好。像3%啶虫脒乳油,通常稀释2000-3000倍左右进行喷雾防治。 - 高效氯氰菊酯:
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杀虫活性高、击倒速度快,能快速杀死花蓟马的成虫,对其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可以用于多种农作物、花卉等的蓟马防治,不过使用时要注意避免在高温时段用药,以防出现药害,常见的剂型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稀释倍数多在1000-2000倍。 - 溴虫氟苯双酰胺:
这是一种新型杀虫剂,作用机制独特,对花蓟马等害虫有优异的防治效果,而且持效期相对较长,能长时间控制蓟马种群数量,对蓟马的各个虫态都有作用,通过干扰害虫的细胞内钙离子释放等生理过程来实现杀虫。 -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
它是从阿维菌素B1开始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对花蓟马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且能增强作物的抗虫能力,使蓟马取食后活动能力下降,生长发育受阻,最终死亡,一般稀释倍数根据剂型不同有所差异,例如1%甲维盐乳油可稀释1500-2000倍喷雾。
生物药剂
- 乙基多杀菌素:
属于生物源杀虫剂,它是由放线菌刺糖多孢菌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花蓟马有很好的选择性毒杀作用,杀虫速度较快,而且对天敌等有益生物相对安全,在绿色防控体系中应用较多,常见的剂型如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一般稀释1000-1500倍喷雾使用。 - 球孢白僵菌:
这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可通过孢子接触到花蓟马后,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在蓟马体表萌发,长出菌丝穿透蓟马体壁进入体内,大量繁殖并吸取蓟马体内的营养,最终导致蓟马死亡。它最大的优势在于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常以可湿性粉剂等剂型通过喷雾的方式释放到田间或温室等种植环境中,不过使用时对环境的温湿度要求相对严格些,一般要求湿度在70%以上更有利于发挥效果。 - 绿僵菌:
和球孢白僵菌类似,也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能够有效侵染花蓟马,使其致病死亡,在一些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蓟马防治场景中应用较多,可通过撒施或喷雾等方式应用,其孢子在适宜环境下萌发并作用于蓟马,达到防治目的。
具体使用哪种药剂最好,要根据实际种植的作物种类、蓟马发生的严重程度、当地的抗药性情况以及用药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并且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规范操作,还可以采用不同药剂合理轮换使用的方式,来提高防治效果并延缓抗药性产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