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种子的基本结构
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以下是对各部分结构的观察和介绍:
种皮
- 位置与形态:种皮是种子的外层保护结构,包裹在胚和胚乳的外部。种皮的质地、厚度、颜色和纹理因植物种类而异,如蚕豆、棉花、蓖麻等的种子种皮厚而硬;桃、花生、向日葵等的种子种皮较薄,呈膜质或纸质;石榴、荔枝、龙眼等的种子种皮肉质可食。
- 结构细节:成熟种子的种皮一般有种脐、种孔、种脊、种阜等结构。种脐是种子成熟后与种柄脱离所留下的痕迹,豆类植物的种脐最为明显;种孔位于种脐的一端,是一个透过种皮的小孔,种子发芽时,水分从这里浸入种子内,也是胚根、胚芽伸出种皮的通道;种脊是从种脐到胚珠基部的一条隆起的脊状棱,内含维管束,只有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才有;种阜是在种脐和种孔附近的一个小隆起,不是每种植物都有。
胚
- 胚芽:位于胚的顶端,种子萌发后发育成为植物地上部分的茎和叶,通常看起来像一个小的羽毛状结构,组织内有分生组织。
- 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种子萌发后形成根、茎相连的轴状部分,子叶着生其上,可分为上胚轴和下胚轴,在种子发芽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
- 胚根:位于胚轴之下,是未发育的根,种子萌发后成为植株的地下部分,它的首要任务是将种子固定在土壤中,一旦进入土壤,胚根就开始长出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和养分。
- 子叶:是幼胚的叶,它的外形和以后生长的叶片不同,种子萌发时子叶分泌酶消化胚乳中的养料供给胚发育生长。子叶的数目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别,是植物分类学的重要依据之一,被子植物种子内只有一片子叶的,称为单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的,称为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内,子叶的数目不定,通常有两片或两片以上。
胚乳
- 位置与功能:胚乳位于种皮和胚之间,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场所,为种子萌发时提供养料。
- 发育情况:植物种子成熟后可分为无胚乳种子和有胚乳种子两类。无胚乳种子一种是种子在形成时根本不产生胚乳,如兰科植物的种子,另一种是种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胚乳的养料被胚吸收,转入子叶中贮存,其子叶特别肥厚,如花生、蚕豆等。有胚乳种子养料大部分贮藏在胚乳中,一般胚乳较发达、胚较小,如禾本科、百合科植物的种子。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