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
农作物种类繁多,以下为你介绍几种常见农作物的种植方法:
水稻

选种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如高产、抗病的品种。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 1 - 2 天,提高种子活力。然后用清水选种,去除瘪粒,再用强氯精等药剂浸种消毒,一般浸种 36 - 48 小时,以预防恶苗病等病害。
育秧 :
秧田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做秧田。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农家肥 1000 - 1500 公斤、过磷酸钙 30 - 40 公斤。耙细整平,做成厢面宽 1.2 - 1.5 米的秧厢。
播种 :根据当地气候确定播种期,一般早稻在 3 月中下旬,中稻在 4 月中旬,晚稻在 6 月中下旬。每亩秧田播种量杂交稻 10 - 15 公斤,常规稻 20 - 30 公斤。播种后覆盖一层薄土或薄膜保温保湿。
秧田管理 :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温度控制在 30℃左右。出苗后及时揭膜,温度控制在 25℃左右。2 叶 1 心期追施断奶肥,每亩施尿素 5 - 7 公斤;移栽前 5 - 7 天施送嫁肥,每亩施尿素 3 - 5 公斤。注意防治立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移栽 :
大田准备 :在移栽前 10 - 15 天,对大田进行深耕,深度 20 - 25 厘米。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 1500 - 2000 公斤、复合肥 30 - 40 公斤。耙平后保持浅水层。
移栽时间 :早稻秧龄 30 - 35 天,中稻 40 - 45 天,晚稻 25 - 30 天。
移栽密度 :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确定,一般杂交稻每亩栽 1.2 - 1.5 万蔸,常规稻 1.5 - 2 万蔸。每蔸插 2 - 3 粒谷苗。
大田管理 :
水分管理 :移栽后保持 3 - 5 厘米的浅水层,促进返青。返青后实行浅水勤灌,保持土壤湿润。够苗后(每亩总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 80% - 90%)及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保持 6 - 8 厘米的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以湿为主,收获前 7 - 10 天断水。
施肥管理 :在分蘖期每亩追施尿素 5 - 8 公斤、氯化钾 5 - 7 公斤,促进分蘖。穗肥在幼穗分化 2 - 3 期施用,每亩施复合肥 10 - 15 公斤、氯化钾 5 - 7 公斤。粒肥在抽穗后根据苗情适当施用,一般每亩用尿素 2 - 3 公斤或磷酸二氢钾 0.2 - 0.3 公斤对水 50 - 60 公斤叶面喷施。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管水等农业防治方法;利用性诱剂、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方法;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收获 :当水稻 90% 以上谷粒变黄,穗轴基部和枝梗变黄,米粒变硬时及时收获。避免过早或过迟收获,影响产量和品质。
小麦
选种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且抗倒伏、抗病性强的品种,如济麦 22、郑麦 9023 等。
种子处理 :播种前进行晒种 1 - 2 天,提高种子发芽率。用戊唑醇、咯菌腈等药剂拌种,可有效防治小麦黑穗病、根腐病等病害及地下害虫。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 25 - 30 厘米,打破犁底层。然后旋耕 2 - 3 遍,使土壤细碎、平整。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 2000 - 3000 公斤、复合肥 40 - 50 公斤。
播种 :
播种时间 :冬小麦一般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播种,春小麦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播种。
播种量 :根据品种特性、播种期和土壤肥力等确定,一般冬小麦每亩播种量 10 - 15 公斤,春小麦 15 - 20 公斤。采用条播方式,行距 20 - 25 厘米。
田间管理 :
冬前管理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确保苗全。3 - 5 叶期进行化学除草,根据杂草种类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在土壤封冻前,适时浇越冬水,提高小麦抗寒能力。
春季管理 :返青期及时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生长。起身期至拔节期,根据苗情追肥浇水,一般每亩追施尿素 10 - 15 公斤。同时,注意防治纹枯病、麦蜘蛛等病虫害。孕穗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 5 - 7 公斤,提高穗粒数。
后期管理 :抽穗扬花期注意防治赤霉病,可在扬花初期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等药剂喷雾防治。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提高粒重。同时,注意防治蚜虫、吸浆虫等害虫。
收获 :当小麦籽粒变硬,含水量降至 13% - 14% 时,及时用联合收割机收获。
玉米
选种 :根据种植目的(如食用、饲用、青贮等)和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优良品种,如先玉 335、郑单 958 等。
种子处理 :晒种 2 - 3 天,提高种子活力。用种衣剂包衣,可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
整地 :深耕 20 - 25 厘米,耙平耙细。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 1500 - 2000 公斤、复合肥 30 - 40 公斤。
播种 :
播种时间 :春玉米一般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播种,夏玉米在小麦收获后及时播种,一般在 6 月中旬左右。
播种方式 :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时,一般采用等行距或宽窄行种植,等行距种植行距 60 - 70 厘米,宽窄行种植宽行 80 - 90 厘米,窄行 40 - 50 厘米。株距根据品种和种植密度确定,一般 25 - 35 厘米。每亩种植密度 3500 - 4500 株。
田间管理 :
苗期管理 :3 - 4 叶期进行间苗,5 - 6 叶期定苗,去除弱苗、病苗,保留壮苗。定苗后及时中耕除草,促进根系生长。根据苗情追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 5 - 7 公斤。注意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
穗期管理 :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需肥需水的关键时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 15 - 20 公斤、氯化钾 5 - 7 公斤。及时防治玉米螟、蚜虫等害虫,可采用生物防治(如释放赤眼蜂)或化学防治(如用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喷雾)。
花粒期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可进行根外追肥,用磷酸二氢钾 0.2 - 0.3 公斤对水 50 - 60 公斤叶面喷施,提高粒重。注意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等病害。
收获 :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色层时,为适宜收获期。可采用机械收获或人工收获。
大豆
选种 :选择适合当地种植、高产、抗病的品种,如中黄 13、菏豆 19 等。
种子处理 :晒种 1 - 2 天,提高种子发芽率。用钼酸铵等微肥拌种,可提高大豆的固氮能力。
整地 :深耕 20 - 25 厘米,耙平耙细。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 1000 - 1500 公斤、复合肥 20 - 30 公斤。
播种 :
播种时间 :春大豆一般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播种,夏大豆在 6 月上中旬播种。
播种方式 :采用条播或穴播,条播行距 30 - 40 厘米,穴播穴距 20 - 30 厘米,每穴播 3 - 4 粒种子。每亩播种量 4 - 6 公斤,留苗密度 1.2 - 1.5 万株。
田间管理 :
间苗定苗 :在大豆 2 片对生单叶展开时进行间苗,第一片复叶展开时定苗,去除弱苗、病苗,保留壮苗。
中耕除草 :在大豆苗期进行 2 - 3 次中耕除草,可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也可采用化学除草,在播种后苗前,用乙草胺等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苗后根据杂草种类选用精喹禾灵、高效盖草能等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
施肥管理 :大豆开花结荚期是需肥高峰期,可在初花期每亩追施尿素 5 - 7 公斤、过磷酸钙 10 - 15 公斤。同时,可进行根外追肥,用硼砂、钼酸铵等微肥对水叶面喷施,提高结荚率和粒重。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大豆根腐病、霜霉病、豆荚螟、食心虫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防治方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用杀虫灯诱杀成虫;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收获 :当大豆叶片发黄脱落,豆荚变干,籽粒变硬时,及时收获。可采用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
上一篇:有多少种玫瑰花的品种
上一篇:七叶一枝花的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