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种植白芨有吗
2025 年四川省仍有白芨种植,且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提升的推动下,种植规模和产业布局呈现持续发展态势。以下从现状、政策、技术、市场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种植现状:多地规模化基地持续运营
- 阆中市:作为四川中药材产业核心区,阆中市在 2024 年已建成白芨种植基地 120 亩,并计划在 2025 年扩大至 300 亩。当地采用 “药 + 粮” 套种模式,实现一地多收,同时通过育苗大棚(20 亩)保障种苗供应,带动农户就业增收。
- 宜宾市筠连县:依托林下资源优势,打造了 100 多亩连片白芨种植基地,并计划通过 “村集体经济 + 公司” 模式进一步扩大规模。
- 巴中市巴州区:规划建设枳壳 + 白芨套种示范基地 2000 亩,配套仓储和加工设施,预计年产值达 1 亿元。
- 其他地区:泸州、乐山、雅安等地也有分散种植,部分企业通过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推广种植技术。
二、政策支持:规划引导与资金扶持双轮驱动
- 省级规划:四川省发布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 年)》明确将白芨列为重点品种,提出 “定产区、定品种、定重点县” 的发展格局。2024 年继续推动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对白芨等品种给予财政奖补(如省级园区奖补 5000 万元)。
- 地方补贴:
- 筠连县:对白芨种植提供每亩 2000 元补贴(分两年发放),并对中药材加工项目给予固定资产投资 40% 的补助。
- 岳池县:对连片种植 100 亩以上的白芨基地,前三年每年每亩补贴 200-300 元,并对配套设施建设给予额外支持。
- 金融支持:截至 2023 年末,四川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中医药产业提供信贷支持 79.51 亿元,其中包含对白芨种植的专项贷款。
三、技术突破:病虫害防控与种苗繁育能力提升
- 绿色防控技术:四川省农科院在 2025 年 4 月启动白芨锈病、叶斑病绿色防控试验,通过生防菌剂与低毒化学农药结合,降低病害发生率。例如,芦山县 3000 亩白芨基地应用该技术后,产量提升约 20%。
- 种苗繁育:四川多地已实现白芨组培苗和种子直播技术规模化应用。例如,宜宾市筠连县建成标准化育苗基地,年出苗量达 300 万株,种苗成本从早期的 10 元 / 株降至 0.45 元 / 株。
- 种植模式创新:推广 “林药套种”(如枳壳 + 白芨)和 “药粮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阆中市通过该模式实现每亩综合收益增加 3000 元以上。
四、市场前景:需求稳定与价格波动并存
- 需求端:白芨年需求量约 3000 吨,主要用于医药(胃康灵等中成药)、工业(高档黏合剂)和化妆品领域。2025 年四川中药材出口额预计突破 1200 亿元,白芨作为特色品种将受益于国际市场拓展。
- 价格波动:2025 年白芨干品价格从 2023 年的 180 元 / 公斤跌至 75-80 元 / 公斤,种植户面临亏损压力。但四川通过政策补贴和技术降本(如筠连县 GAP 基地亩均成本降至 5 万元)缓解了部分风险。
- 库存消化:当前全国白芨库存约 1200 吨,预计 2025-2026 年进入去库存周期,价格有望逐步回升。
五、风险与挑战
- 市场风险:白芨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较大,需警惕盲目扩种导致的产能过剩。
- 技术门槛:病虫害防治和种苗繁育对技术要求较高,散户种植易因管理不善减产。
- 政策依赖:部分地区补贴政策到期后,若未及时调整,可能影响种植积极性。
结论
2025 年四川省白芨种植将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升级的推动下持续发展,重点区域如阆中、筠连等地的规模化基地将成为产业主力。尽管面临价格波动和市场竞争,但通过 “政策 + 科技 + 市场” 的协同发力,四川白芨产业有望实现提质增效,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区域的种植动态或合作机会,可关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或地方政府发布的产业报告。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怀孕能吃玉米花吗
上一篇:2025年仙人掌种子怎么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