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关于凌霄花的诗句
关于凌霄花的诗句,2025 年虽未有大规模的新作涌现,但仍有一些诗人在近年创作中延续了对这一意象的关注。以下结合古典与现代诗风,为你梳理与凌霄花相关的诗句及文化内涵:
一、2025 年新作:现代诗中的凌霄意象

- 陈泰才《咏凌霄花》(2025 年 2 月发表)
"你志气凌云 / 以借气生根攀援的顽强 / 不断向上生长 / 欲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蓝天白云"
- 解析: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凌霄花的攀援特性与 "凌云志" 结合,赋予其坚韧不拔的品格。末句 "献给蓝天白云" 呼应了凌霄花 "直上云霄" 的意象,同时暗喻对理想的追求。
- 秦传利《凌霄花》(2025 年春创作)
"藤蔓缠绕农家院,浓郁苍翠宿鸟寻。/ 蝶蜂多情吻芯蕊,蜻蜓驻足赏花锦。"
- 解析:此诗描绘凌霄花的自然生态,通过 "缠绕"" 宿鸟寻 ""蝶蜂吻" 等细节,展现其生命力与吸引力。末句 "挥毫泼墨凌霄吟" 则点明诗人触景生情、以诗寄怀的创作心境。
- 施荣焕《七律・凌霄花》(2025 年 3 月发表)
"奋勇登高心向远,凌宵之劲志飞扬。"
- 解析:此句化用宋代贾昌朝 "披云似有凌霄志" 的诗意,强调凌霄花 "登高" 的象征意义,将其与 "志飞扬" 结合,赋予时代精神。
二、古典诗中的凌霄意象演变
凌霄花在古典诗词中常被赋予双重寓意:
- 褒义:志存高远
- 宋代贾昌朝:"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 解析:诗人赞凌霄花借青松之力 "直上千寻",暗喻人应善假于物、实现理想。
- 明代汤珍:"百尺高藤树杪悬,朱英烨烨缀青烟。夕阳似与矜颜色,烂着丹霞媚远天。"
- 解析:以 "百尺高藤" 凸显凌霄花的攀援之姿,"烂着丹霞" 则描绘其与夕阳相映的壮丽景象。
- 宋代贾昌朝:"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 贬义:攀附趋炎
- 唐代白居易:"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飖。"
- 解析:诗人借凌霄花依附树木的特性,讽喻趋炎附势之人。
- 现代舒婷《致橡树》:"我如果爱你 ——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 解析:此句将凌霄花作为 "依附" 的象征,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成为当代最广为人知的凌霄意象。
- 唐代白居易:"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飖。"
三、凌霄花的文化象征与当代解读
- 植物特性与文学隐喻
- 凌霄花为藤本植物,需依附他物生长,但其花期长(5-8 月)、花色艳,常被诗人赋予 "坚韧" 与 "虚荣" 的双重性。
- 李时珍《本草纲目》:"附木而上,高数丈,故曰凌霄。" 点明其攀援特性,而 "凌霄" 一词本身即含 "直上云霄" 的浪漫想象。
- 当代视角的再诠释
- 生态角度:凌霄花生命力顽强,无需汲取攀附植物的养分,与树木共生共荣。郭沫若曾以 "形成牢固的统一战线" 形容其与大树的关系。
- 女性主义视角:舒婷的批判引发争议,近年有诗人尝试重构凌霄形象。如 2025 年 4 月文章《志存高远尤可敬 —— 凌霄花》指出:"凌霄花并不娇弱…… 纤弱未必不冲天",强调其 "顽强的根基"。
四、2025 年相关文学动态
- 《诗潮》2025 年 1 期:目录中收录《与凌霄花语》一诗,但具体内容未公开,推测可能延续对凌霄意象的探讨。
- 诗歌比赛:2025 年 3 月广州木棉文化诗歌征集活动未涉及凌霄花,但同期其他赛事或有相关作品未被检索到。
五、延伸阅读:凌霄花的艺术呈现
- 绘画:宋徽宗《松鹤凌霄轴》绘古松凌霄,寓意 "松鹤延年";故宫博物院藏《听琴图》亦有凌霄元素。
- 园林应用:北京故宫、颐和园等地均植凌霄,其 "攀墙绕柱" 的姿态成为夏日景观特色。
结语
凌霄花在 2025 年的诗坛虽未形成热点,但诗人对其意象的挖掘仍在延续。从古典的 "凌云志" 到现代的 "攀附争议",再到当代的生态与女性主义视角,凌霄花的文学形象始终随时代变迁。若需更多新作,可关注《诗潮》《中华诗词》等期刊,或通过 "中国诗歌网" 等平台追踪最新动态。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长在树上紫色的花
上一篇:2025年玫瑰花开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