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油茶树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前时间(2025 年 5 月)及油茶树病虫害防治的常规技术,结合安徽滁州的气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季多雨、温暖),以下是针对油茶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建议:
一、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时期

1. 主要病害
- 炭疽病(5-9 月高发,多雨期易流行)
- 症状:叶片、果实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落叶落果。
- 防治:
- 农业措施:及时清除病叶、病果,集中烧毁;合理修剪,增强通风透光;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如腐熟有机肥、钙镁磷肥)。
- 化学防治:发病前或初期,喷施 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25% 咪鲜胺乳油 1000 倍液,间隔 10-15 天,连喷 2-3 次。
- 软腐病(5-6 月梅雨期高发)
- 症状:叶片水渍状病斑,后期腐烂脱落,果实受害后变软脱落。
- 防治:
- 农业措施:雨季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冬季清园,清除地表落叶病残体。
- 生物防治:发病初期喷施 1% 波尔多液,或木霉菌制剂(如哈茨木霉)抑制病菌。
- 根腐病(长期阴雨或土壤黏重时易发)
- 症状:根系腐烂,叶片发黄枯萎,植株枯萎死亡。
- 防治:
- 农业措施:选择排水良好地块种植,改良土壤(增施腐熟有机肥、添加腐殖质);病株拔除后,穴内撒生石灰消毒。
- 化学防治:灌根处理,使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25% 嘧菌酯悬浮剂 1500 倍液,每株灌药液 2-3kg,间隔 15 天,连灌 2 次。
2. 主要虫害
- 茶毛虫(5-6 月幼虫危害期)
- 危害:幼虫啃食叶片,严重时整株叶片被吃光。
- 防治:
- 物理防治:人工摘除卵块和幼虫群集的叶片;成虫期(4-5 月)用黑光灯或性诱剂诱杀。
- 生物防治:幼虫 3 龄前,喷施苏云金杆菌(Bt)制剂 800 倍液,或释放赤眼蜂寄生虫卵。
- 化学防治:幼虫爆发期,选用 2.5% 溴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或 1.8% 阿维菌素乳油 1500 倍液喷雾。
- 茶尺蠖(5-7 月幼虫取食叶片)
- 危害:幼虫啃食叶片形成缺刻,影响树势和产量。
- 防治:
- 农业措施:结合修剪清除杂草,破坏幼虫栖息环境;冬季翻耕土壤,杀灭越冬蛹。
- 化学防治:幼虫 1-2 龄期,喷施 5% 氯氰菊酯乳油 1500 倍液,或 50% 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重点喷施叶背。
- 蚜虫与介壳虫(5-6 月蚜虫高发,介壳虫全年可见)
- 危害:蚜虫刺吸嫩梢汁液,导致叶片卷曲;介壳虫附着枝干、叶片,阻碍光合作用。
- 防治:
- 生物防治:保护瓢虫、草蛉等天敌;介壳虫初孵若虫期(5 月中下旬),喷施 0.3% 印楝素乳油 800 倍液。
- 化学防治:蚜虫可用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介壳虫用 48% 毒死蜱乳油 1000 倍液,配合手动擦拭枝干提高效果。
二、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 农业防治为基础
- 定期清园:每年冬季修剪病弱枝,清除落叶、杂草和病残体,减少越冬病虫源。
-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如腐熟农家肥、饼肥),配合钙、镁等中微量元素,增强树体抗病力。
- 生态调控:茶园间作豆类、绿肥作物,或保留良性杂草(如三叶草),营造天敌栖息环境。
- 生物与物理防治优先
- 生物农药:优先使用 Bt、白僵菌、苦参碱等生物制剂,减少化学农药依赖。
- 物理诱杀:在成虫期(5-6 月)悬挂黄色粘虫板(蚜虫、介壳虫)、频振式杀虫灯(茶毛虫、茶尺蠖),每亩悬挂 3-5 盏。
- 化学防治精准化
- 抓住关键时期:病害在发病前或初期用药,虫害在低龄幼虫期(1-2 龄)用药,避免抗药性产生。
- 轮换用药:同类农药(如菊酯类)避免连续使用,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如阿维菌素 + 吡虫啉)。
- 安全用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如采摘前 20 天停止用药),选择低毒低残留药剂(如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减少对天敌和环境的影响。
- 监测预警
- 定期巡查园区,每 5-7 天检查叶片、枝干和果实,发现零星病虫害及时处理,避免扩散。
- 关注天气预报,雨季前提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三、滁州地区特殊注意事项
- 气候影响:5 月滁州进入梅雨前期,高湿环境易诱发炭疽病、软腐病,需加强排水和通风,降低田间湿度。
- 土壤管理:黏性土壤地块需注意根腐病防治,可通过增施腐熟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避免积水。
- 农药选择:考虑到周边可能存在的水生环境,避免使用高毒农药(如甲胺磷),防止污染水源。
通过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策略,结合油茶树生长周期和当地气候特点,科学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措施,可有效控制病虫害,保障油茶产量和品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金蝉花哪里有的挖
上一篇:2025年景天科植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