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十八曼陀罗花馆
十八曼陀罗花馆是苏州拙政园西花园的主体建筑,以下将从其名称由来、建筑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介绍:
基本概况

建筑年代 :建于清光绪年间,是补园主人张履谦修建卅六鸳鸯馆时所建 。
建筑形式 :为鸳鸯厅形式,南北两厅相对,南部为 “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为 “卅六鸳鸯馆”。这种建筑形式在江南园林建筑中较为独特,四角均有耳房,内部陈设精巧 。
名称由来
曼陀罗花即山茶花 :“曼陀罗花” 是山茶花的别名,《群芳谱》记载 “山茶一名曼陀罗树,以叶类茶,又可作饮,故得茶名”。拙政园自明代起就以山茶花闻名,历史上曾有珍贵的宝珠山茶 。
十八株山茶花 :清光绪年间,张履谦在此地种植了十八株名贵山茶花,品种包括东方亮、洋白、渥丹、西施舌等,馆前小院也栽植了多株 “十八学士” 山茶花,因此得名 “十八曼陀罗花馆” 。
建筑特色
门窗设计 :设长八角门,由八角门演化而来,造型纤细修长,宽窄可容一人通过,门通建筑边侧耳房。窗棂采用蓝紫色玻璃,部分是从欧洲购入,阳光透过时,室内会投下五彩斑斓的光影,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
内部装饰 :馆内的匾额和对联是其重要的装饰元素。行楷匾额 “十八曼陀罗花馆” 由清未状元陆润庠书写,书法清华朗润。馆内还有多副对联,如 “迎春地暖花争坼,茂苑莺声雨后新”“小径四时花,随分逍遥,真闲却、香车风马;一池千古月,称情欢笑,好商量、酒政茶经” 等,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富有文化内涵 。
文化内涵
文学底蕴 :从清初诗人吴伟业的《咏拙政园山茶花》“艳如天孙织云锦,赪如姹女烧丹砂。吐如珊瑚缀火齐,映如螮蝀凌朝霞”,到陈维崧形容拙政园山茶 “潋滟交织映晚霞”,再到晚清蒋吟秋的 “梅村诗好久留传,拙政山茶写笔颠,十八曼陀罗尚在,宝珠色相永春妍”,众多文人墨客的诗词为十八曼陀罗花馆增添了浓厚的文学底蕴 。
士大夫文化 :馆内的对联和整体建筑风格体现了封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他们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追求逍遥自在、闲适惬意的生活,在这里赏花、赏月、饮酒、品茗,享受着风花雪月的美景 。
上一篇:蓝花鼠尾草花语是什么
上一篇:长辈过生日送什么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