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一般种什么树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发布的《广西万亿林业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及 2025 年林业工作部署,结合气候条件、产业规划和生态需求,2025 年广西的主要造林树种将呈现以下特征:
一、主导商品用材林:速生树种与良种化并重

- 桉树
作为广西木材生产的核心树种,桉树仍将占据重要地位。2025 年全区商品用材林面积计划保持在 1.25 亿亩以上,桉树占比约 60%。为提升可持续性,将推广 “桉树林下复合经营” 模式,例如在桉树中套种红锥、闽楠等乡土树种,形成 “短伐改长伐、纯林变混交” 的近自然林结构。同时,通过延长采伐周期(从 5-6 年延长至 7-9 年)和推广抗病良种(如 DH32-29、广林 9 号),实现单产提升至每亩 10 立方米以上。
- 杉木与马尾松
杉木第 3 代种子园种子(如融水县贝江河林场、全州县咸水林场等)将成为重点推广品种,主要分布在桂北、桂中酸性土壤区,用于国家储备林建设。马尾松则聚焦高产脂品种(如桂 MRC001、桂 MRC031),在桂南、桂东南丘陵山地发展脂材兼用林,每亩年产松脂可达 50 公斤以上。
二、特色经济林:油茶与香料产业集群
- 油茶
到 2025 年,全区油茶总面积将达 1152 万亩,年产茶油 25.6 万吨。重点推广 “岑软 3 号”“湘林 210” 等高产良种,在桂西、桂北非耕地上发展,结合退耕还林和桉树结构调整,形成 “油茶 + 中药材” 混交模式(如林下套种草珊瑚、五指毛桃)。
- 八角与肉桂
作为全球最大的八角、肉桂产区,广西计划年稳定供应八角 15 万吨、肉桂 150 万吨。在防城、藤县等地推广矮化密植技术,提升单产至每亩 500 公斤,并延伸产业链开发精油、保健食品等深加工产品。
三、生态修复与国家储备林:乡土树种与珍贵树种
- 生态防护林
在漓江、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重点种植樟树、木荷、火力楠等耐水湿树种,构建生物防火林带。岩溶石山地区则推广任豆、香椿等耐旱树种,配合封山育林恢复植被。
- 国家储备林
到 2025 年累计建设国家储备林 2000 万亩,重点培育红锥、闽楠、格木等珍贵树种,采用 “桉树 + 红锥”“马尾松 + 米老排” 等混交模式,目标 20 年后每亩蓄积量达 20 立方米以上。
四、林下经济与碳汇林:立体经营与生态价值转化
- 林下复合经营
在桉树、杉木林下推广 “林药”“林菌” 模式,如大桂山林场种植三叉苦、玉竹等中药材,每亩年产值达 5700 元。八角林下养殖 “八角鸡”,年出栏量超 1000 万羽,形成 “树上结果、林下养殖” 的循环经济。
- 碳汇林建设
马尾松、湿地松等针叶林因固碳效率高,被纳入 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例如大桂山林场用材林碳汇项目已完成注册,预计年减排量达 10 万吨 CO₂。
五、政策与技术支撑
- 良种推广:2025 年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将达 85%,杉木、马尾松等 10 个新品种通过审定,配套 “测土配方施肥”“无人机飞防” 等技术。
- 结构优化:限制桉树林在饮用水源地周边种植,鼓励营造混交林,目标 2025 年混交林比例提升至 30%。
- 产业升级:木材加工业产值目标 4900 亿元,重点发展高端家具、木结构建筑,推动桉树单板替代进口,人造板产量达 7500 万立方米。
典型案例
- 七坡林场:通过 “桉树 + 红锥” 混交模式,7 年生桉树采伐后补种乡土树种,30 年后形成天然更新的高价值混交林,每亩产值超 15 万元。
- 雅长林场:在生态公益林中套种香合欢等高价值树种,30 年后每亩可培育 15 株万元大径材,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收益双赢。
综上,2025 年广西的造林树种将呈现 “速生林提质、经济林扩量、生态林增绿” 的格局,通过科学经营实现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的目标。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手余玫瑰赠人余香
上一篇:2025年假花放哪里最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