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乌桕和黄栌的区别
乌桕与黄栌虽同为中国传统秋色树种,但在植物学特征、生态习性及应用价值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七个维度展开分析,并结合 2025 年的最新研究动态:
一、分类学特征

- 乌桕:大戟科乌桕属(Triadica sebifera),落叶乔木,原产中国南方及东南亚,18 世纪引入美国后因入侵性被列为有害生物。
- 黄栌:漆树科黄栌属(Cotinus coggygria),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中国华北至华中地区广泛分布,欧洲亦有栽培。
关键区别:乌桕的乳汁、叶片及果实均含毒性,而黄栌仅木材黄色素具工业价值,无毒性记载。
二、形态学特征
特征 | 乌桕 | 黄栌 |
---|---|---|
叶片 | 菱形或菱状卵形,秋季变红或黄,叶柄细长 | 圆形或卵圆形,秋季艳红,叶柄短粗 |
花朵 | 单性雌雄同株,总状花序,黄绿色 | 杂性圆锥花序,不孕花梗呈粉红色羽毛状 |
果实 | 梨状球形蒴果,成熟黑色,具白色蜡质假种皮 | 肾形扁平核果,绿色,宿存枝头形成 “烟树” 景观 |
树形 | 高 15 米,树冠广展,树皮纵裂 | 高 3-8 米,树冠圆形,枝干虬曲 |
2025 年新发现:重庆巫山通过基因调控技术,使黄栌红叶期延长 15 天,且色彩饱和度提升 30%。
三、生态适应性
- 乌桕:
- 生境:耐水湿,可生于池塘边、湿地,对盐碱土适应性强(pH 5.5-8.5)。
- 分布:中国黄河以南各省,美国南部入侵区。
- 抗逆性:抗风、抗氟化氢污染,但不耐严寒。
- 黄栌:
- 生境:耐旱瘠薄,喜阳坡,适应石灰岩山地。
- 分布:中国华北至西南,欧洲东南部。
- 抗逆性:耐 - 20℃低温,抗二氧化硫能力强。
2025 年动态:广东河源将乌桕纳入 “千亩级森林斑块” 建设,利用其耐涝特性修复湿地生态。
四、经济价值
领域 | 乌桕 | 黄栌 |
---|---|---|
工业 | 种子榨取桕油(青油)用于油漆、油墨,蜡质层制肥皂 | 木材提取黄色染料,叶片提栲胶 |
能源 | 籽油含油量 40%,可生产生物柴油 | 暂无能源化应用 |
医药 | 根皮入药泻下逐水,叶治毒蛇咬伤 | 根皮清热解毒,叶治丹毒 |
观赏 | 秋叶红艳,用于堤岸绿化 | 红叶景观(如北京香山),“烟树” 效应 |
2025 年突破:黄栌色素提取技术成熟,2025 年央视春晚服饰采用黄栌染制的 “柘黄色” 丝绸。
五、文化意义
- 乌桕:
- 江南水乡标志性树种,鲁迅笔下 “红叶饱霜,鲜红可爱”。
- 明代《农政全书》称其 “子孙万世之利”,种子油曾替代桐油。
- 黄栌:
- 唐代诗人吴融赞其 “和烟飘落九秋色”,北京 “蓟门烟树” 为燕京八景之一。
- 传统染料 “柘黄” 的主要来源,曾为皇家专用色。
六、入侵性与保护
- 乌桕:
- 美国南部形成单优群落,排挤本土植物,2025 年得州仍禁止引种。
- 中国通过选育不育品种控制扩散,如 “无籽乌桕” 已在浙江推广。
- 黄栌:
- 中国北方生态修复先锋树种,2025 年重庆巫山建立红叶基因库,保存 12 个耐寒变种。
七、2025 年研究热点
- 乌桕:
- 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将籽油得率提升至 36%,推动生物柴油产业化。
- 抗逆基因(如耐盐基因 TsHKT1)克隆成功,为盐碱地造林提供种质。
- 黄栌:
- 花青素合成酶基因(CcANS)转入拟南芥,使花期延长 20 天。
- 与槭树杂交培育出 “彩叶黄栌”,叶色由红渐变为金黄。
总结对比表
维度 | 乌桕 | 黄栌 |
---|---|---|
科属 | 大戟科乌桕属 | 漆树科黄栌属 |
毒性 | 全株有毒,种子含致癌物 | 无毒,部分人群接触可能过敏 |
秋色 | 红色或黄色,持续约 30 天 | 艳红色,持续 45 天,温差 > 10℃触发变色 |
经济核心 | 工业油料(皮油、青油) | 观赏与染料(天然红色素) |
生态角色 | 湿地修复、防风固堤 | 荒山绿化、水土保持 |
识别口诀:
“乌桕叶菱果似梨,黄栌叶圆果如肾;乌桕乳汁藏毒性,黄栌烟树映秋深。”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玉山奇蝶兰花介绍
上一篇:2025年千纸鹤玫瑰花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