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种植新技术
以下是一些小麦高产种植新技术:
选用优良品种
- 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病虫害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比如在干旱地区,选择耐旱性强的品种;在多雨地区,选择抗倒伏、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像“济麦22”,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等特点;“郑麦9023”则具有优质、早熟等优势。
精细整地
- 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一般耕深要达到25-30厘米,这样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小麦根系下扎。
- 耙耢镇压:耕后及时耙耢,使土壤细碎、平整,上虚下实,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为小麦播种和出苗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镇压可在播种后进行,能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进种子吸水发芽。
科学施肥
- 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对土壤进行检测,了解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比例,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和目标产量,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按需施肥。一般每生产100公斤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3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1-1.5公斤、氧化钾2-4公斤。
- 合理施用有机肥:增施有机肥,如腐熟的农家肥、堆肥等,一般每亩施用量在2000-3000公斤,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小麦的抗逆性。
- 采用新型肥料:缓控释肥能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缓慢释放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生物肥含有有益微生物,能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土壤活性。
精准播种
- 确定适宜播期: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小麦品种特性,确定最佳播种期。冬小麦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春小麦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
- 控制播种量: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播种方式等因素,合理确定播种量。一般半冬性品种每亩基本苗12-15万株,弱春性品种每亩基本苗15-18万株。
- 提高播种质量: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保证播种深度一致,一般为3-5厘米,行距均匀,播量准确,下种均匀,确保苗齐、苗匀、苗壮。
田间管理
- 化学除草:在小麦3-5叶期,杂草2-4叶期,选择合适的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如以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炔草酯、精噁唑禾草灵等;以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苯磺隆、苄嘧磺隆等。
-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通过合理轮作、清除田间杂草等农业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利用杀虫灯、性诱剂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保护和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合理选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 水分管理:小麦生长期间要根据土壤墒情和小麦需水规律,及时进行灌溉和排水。一般在小麦播种后、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等关键时期,如遇干旱要及时浇水;在雨季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渍害。
适时收获
- 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是最佳收获期,此时小麦籽粒的千粒重最高,产量和品质最佳。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提高收获效率,减少损失。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