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知识

绿化树张贤亮读后感

时间:2025-03-07作者:admin分类:养花知识浏览:17评论:0

读《绿化树》有感:在苦难中找寻人性的光
读完张贤亮的《绿化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拖入了那个特殊而又沉重的时代,与主人公章永璘一同经历着灵魂的挣扎、饥饿的煎熬与精神的重塑。
故事开篇,便是章永璘劳改释放后,作为“贱民”踏入陌生又严苛的生活环境。物质匮乏达到极致,饥饿如影随形,每一口吃食都关乎生存根本。他眼中的馍馍、土豆,已不是简单食物,而是活下去的希望。这种对饥饿细致入微的描写,让人真切体会到身体被本能驱使的无力感,也侧面反映出那个时代对人的压榨。但张贤亮没有一味沉浸于苦难渲染,他巧妙地将苦难化作人物蜕变的基石。
章永璘在困境中遇到了马缨花、海喜喜等底层人物,他们虽然粗粝、贫穷,却有着金子般的心。马缨花,这位像大地般质朴宽厚的女性,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章永璘。她的爱直白又羞涩,是偷偷留下的馍馍,是夜晚暖炕的一角,是言语间毫不掩饰的倾慕。她不识字,却懂得人性中最珍贵的善良与同情,以原始而纯粹的情感,为章永璘冰冷的世界注入暖流,成为他在黑暗中摸索时的精神依靠,让他重拾对生活的向往。海喜喜,看似莽撞、爱争风头,实则豪爽仗义,他与章永璘的对手戏里,有劳动竞赛的烟火气,也有男人间惺惺相惜的暗流,展现出底层人民顽强的生命力与独特的处世哲学。
书中更引人深思的是章永璘自我的精神救赎之路。在艰苦体力劳动之余,他凭借知识底蕴,在书籍中探寻人生意义。马克思的理论著作成为他思想的养分,促使他在苦难中反思社会、剖析自我。从最初为饱腹挣扎,到后来在知识海洋里觉醒,他的灵魂逐渐升华,开始审视所处时代荒诞与自身命运多舛。这一过程犹如破茧成蝶,知识是他冲破苦难禁锢的利刃,让他在泥沼中挺直脊梁,不被苦难彻底吞噬,实现从蒙昧到觉醒的跨越。
张贤亮的笔触细腻而冷峻,将大西北的荒凉与人物内心的热烈、时代的灰暗与人性的光辉交织碰撞。他借章永璘的故事,不仅为一段历史存照,更向读者抛出关于苦难、人性、知识救赎的深刻命题。读完《绿化树》,如同经历一场灵魂洗礼,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沉重,人性的善良与知识的力量总能穿透阴霾,点亮生命的荒芜,赋予我们在困境中砥砺前行的勇气。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