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舌黄杨与小叶黄杨
雀舌黄杨和小叶黄杨都属于黄杨科黄杨属植物,在外观、生长习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区别:
形态特征
- 叶片形状
- 雀舌黄杨:叶片薄革质,通常为匙形,亦有狭卵形或倒卵形,形状狭长而尖,类似雀鸟的舌头,大多数中部以上最宽。植物雀舌黄杨
- 小叶黄杨:叶子为薄革质,呈阔椭圆形或阔卵形,先端圆或微凹,相对更圆润一些。植物小叶黄杨
- 叶片大小
- 雀舌黄杨:叶片较大,长2-4厘米,宽8-18毫米。
- 小叶黄杨:叶片明显smaller,长7-10毫米,宽5-7毫米。
- 枝干
- 雀舌黄杨:植株高3-4米,枝圆柱形,小枝四棱形,初期被短柔毛,后期变无毛。
- 小叶黄杨:树高一般为0.5-1米,树干灰白光洁,枝条密生,枝四棱形。
生长习性
- 光照需求
- 雀舌黄杨:喜半阴环境,在阳光强烈的地方,叶片常呈黄色,是生长不良的表现。
- 小叶黄杨:也耐阴,但相比之下对光照的适应性更强一些,在全日照和半日照环境下都能生长良好。
- 温度适应性
- 雀舌黄杨:稍耐寒,适宜生长温度为15℃-28℃。
- 小叶黄杨:耐寒性稍强,能在更低温的环境下生存,可抵抗一定程度的寒冷天气。
- 土壤要求
- 雀舌黄杨: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耐酸碱性强,在石灰质土壤中亦能生长。
- 小叶黄杨:适宜生长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中,耐碱性较强,但不宜生长在酸性土壤中。
分布范围
- 雀舌黄杨: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江西、浙江、湖北、河南、甘肃、陕西等省份,多生于海拔400-2700米的平地或山坡林下。
- 小叶黄杨:多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垂直分布于海拔600-2000米的山地、河边、溪旁、灌木丛或溪流的石隙中。
繁殖方式
- 雀舌黄杨: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压条和种子繁殖。
- 小叶黄杨:主要繁殖方式为扦插,不过也可以采用播种等方法。
园林用途
- 雀舌黄杨:因其叶片形态独特且观赏价值高,多用于园艺装饰,尤其是制作高档盆景,也可用于花坛和绿篱,或列植成花境花带。
- 小叶黄杨:由于其生长特性,经常被用作城市绿化中的绿篱材料,也适合庭院种植,还可修剪成圆球形点缀山石,或制作成盆景。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