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拉丁名解析
植物拉丁名是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给植物制定的科学名称,由属名、种加词和命名人三部分组成,以下是对中国植物拉丁名各部分的解析:
- 属名
- 来源:通常来自拉丁文或希腊文,用来表示植物所属的属,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有些属名来源于植物的特征,比如银杏属“Ginkgo”,可能源于中文“银果”的发音,也体现了其果实的特征;松属“Pinus”,在拉丁文中有“松树”的意思,直接表明了植物的类别。
- 语法特点:属名一般为名词,首字母大写。
- 种加词
- 来源:种加词是用来区分同一属内不同种的名称,其来源非常丰富。有的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如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中的“suffruticosa”意为半灌木状的,指牡丹的植株形态;有的表示植物的产地,如杜仲“Eucommiaulmoides”中的“ulmoides”意思是像榆树的,说明其叶形与榆树相似;还有的是纪念某位人物等,如珙桐“Davidiainvolucrata”中的“involucrata”指的是它具有显著的总苞这一形态特征,属名“Davidia”则是为了纪念法国传教士谭卫道(ArmandDavid)。
- 语法特点:种加词一般为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首字母小写。
- 命名人
- 来源:命名人是首次给该植物命名的人或团体的名字,用于标明该拉丁名的出处和命名的权威性。如林奈(CarlLinnaeus)是许多植物的命名人,在植物拉丁名中常缩写为“L.”或“Linnaeus”。中国植物学家也为许多植物进行了命名,比如陈焕镛命名的银杉属“Cathaya”等。
- 语法特点:命名人通常使用缩写形式,首字母大写。
以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Hu&W.C.Cheng”为例,“Metasequoia”是属名,表明它属于水杉属;“glyptostroboides”是种加词,意思是像水松的,形容水杉与水松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Hu&W.C.Cheng”是命名人,代表胡先骕和郑万钧,表明是他们对水杉进行了科学命名。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