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涵盖多个关键环节,以下是各个阶段的要点:
育雏期(0-6周)
- 温度控制:1周龄内,鸡舍温度应保持在33-35℃,之后每周下降2-3℃,直至降至20-22℃。
- 湿度管理:1-10日龄,湿度保持在60%-70%,10日龄后保持在55%-60%。
- 光照控制:1-3日龄可采用24小时光照,4-7日龄每天光照22小时,以后每周减少2-3小时,直到8-9小时。
- 密度合理:每平方米饲养30-40只,随着日龄增长逐渐降低密度。
- 科学饮水:雏鸡进舍后先饮水,1-3日龄可在饮水中添加5%葡萄糖和适量电解多维。
- 优质开食: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雏鸡专用饲料。
育成期(7-20周)
- 体重管理:每周随机抽取5%-10%的鸡只进行称重,与标准体重对比,调整饲料投喂量。
- 光照管理:每天光照时间保持在8-11小时,不可延长光照时间。
- 饲料过渡:根据鸡只生长阶段,逐渐更换为育成期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 分群管理:按体重、强弱进行分群,将体重相近、体质相似的鸡放在同一群中饲养。
- 疾病防控:做好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苗的接种工作,定期进行抗体监测。
产蛋期(21周-淘汰)
- 饲料营养:提供营养全面的产蛋期饲料,根据产蛋率调整饲料中蛋白质、钙、磷等营养成分的含量。产蛋高峰期,蛋白质含量应达到16%-18%,钙含量3.5%-4%。
- 光照调控:逐渐增加光照时间至16-17小时,且光照强度要均匀,一般每平方米3-5瓦。
- 环境管理:温度保持在18-25℃,湿度50%-60%,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及时清理粪便和杂物。
- 日常观察:观察鸡只的采食、饮水、产蛋、精神状态等,及时发现病鸡、弱鸡和停产鸡。
- 应激控制:保持鸡舍周围环境安静,饲养人员固定,避免更换饲料品牌等,减少应激因素。
蛋鸡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每个细节都可能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养殖户需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管理,以实现蛋鸡养殖的优质、高产、高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