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玉米种子品种
黑龙江适合种植的玉米种子品种繁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品种:
第二积温带品种
- 富尔116
-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15天,需≥10℃活动积温245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清秀,株高265厘米,穗位高90厘米,果穗筒型,穗长20-22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桔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3克,籽粒容重750克/升。
- 产量表现:一般公顷产量可达12000公斤,肥水条件充足,栽培密度合理,具有公顷产量15000公斤的增产潜力。
- 栽培要点:当土壤5厘米处地温稳定通过10℃以上时即可播种,要保证一次播种保全苗。在适应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为公顷保苗5.0-5.5万株。尽量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 和育187
-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健壮,株型较为紧凑,叶片上举,有利于通风透光和密植。果穗呈长筒形,穗轴较细,籽粒饱满,色泽好,商品性佳。
- 产量表现:在正常栽培条件下,产量较高,能达到较高的亩产水平。
- 栽培要点:适合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种植密度一般为每公顷5.5-6.0万株左右。注意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
第三积温带品种
- 龙单13
-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叶片上冲,通风透光性好,适合密植。穗大粒多,果穗圆柱形,穗轴红色,籽粒马齿型,黄色,百粒重较高。
- 产量表现:在第三积温带的良好栽培条件下,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是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之一。
- 栽培要点:选择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公顷保苗6.0-6.5万株。施肥上要做到基肥充足,追肥及时,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
- 垦单10
- 特征特性:农业部和黑龙江省重点推广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等优点。株型较为紧凑,叶片较窄,上冲,光能利用率高。果穗长锥形,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容重较高。
- 产量表现:产量稳定,在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都能有较好的表现。
- 栽培要点:适合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播种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公顷保苗6.5-7.0万株。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注意防治病虫害。
第四积温带品种
- 东农257
- 特征特性: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100℃左右。幼苗期第一叶鞘淡紫色,叶片绿色,茎绿色。株高268厘米,穗位高99厘米,果穗圆柱型,穗轴白色,穗长21.5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6-18行,籽粒偏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1.0克。
-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969.1公斤,较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增产9.2%;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182.4公斤,较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增产21.3%。
- 栽培要点:在适应区5月10日左右播种,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采用直播栽培方式,公顷保苗7.5万株左右。注意防治大斑病,注意防虫。
- 益农玉14
- 特征特性:出苗至成熟111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150℃左右,属普通玉米品种。幼苗期第1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茎绿色。株高275.0厘米,穗位85.0厘米,果穗圆筒形,穗长19.8厘米,穗粗4.4厘米,穗行数12-14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31.2克。
- 产量表现:2014-2015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1170.6公斤,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10.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843.0公斤,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9.5%。
- 栽培要点:5月上旬至中旬播种,选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采用清种栽培方式,公顷保苗9.0万株左右。注意及时防治丝黑穗病。
其他品种
- 龙高L2
- 特征特性:具有极强的抗旱、抗倒伏能力,茎杆粗壮,根系发达。株高适中,穗位较低,果穗粗大,籽粒马齿型,品质优良。
- 产量表现:在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以上。
- 栽培要点:适合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种植密度一般为每公顷5.0-5.5万株左右。注意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
- 先玉335
- 特征特性:美国先锋公司选育的玉米杂交种,出芽率高,苗齐、苗壮。株型紧凑,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果穗均匀,籽粒饱满,后期脱水快,出籽率高,容重高,商品品质好。
- 产量表现: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及其它生态条件相近地区种植,产量表现稳定且较高。
- 栽培要点: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选择中等肥力以上地块,公顷保苗5.5-6.0万株。施肥上要保证充足的基肥和追肥,注意防治病虫害。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