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玉米种子简介
以下是一些名称中带有“711”的玉米种子简介:
吉单711
- 审定信息:审定编号为吉审玉2006045,由吉农高新北方农作物优良品种开发中心选育。
- 特征特性:出苗至成熟131天,需≥10℃活动积温2850℃左右,属晚熟普通玉米品种。幼苗绿色,叶鞘紫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红色。株高279厘米,穗位118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粉色,果穗长筒形,穗长18.2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浅红色,单穗粒重232克,出籽率81.5%。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40.5克。人工接种抗病(虫)害鉴定,抗丝黑穗病,中抗茎腐病、灰斑病、大斑病和玉米螟。
-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911.9公斤,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5.6%;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130.4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7.1%。
- 栽培要点:一般4月下旬播种,清种公顷保苗5.0万株左右。施足农肥,注意及时防治玉米螟。
丰乐711
- 审定信息:审定编号为皖审玉2023T011,由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
- 特征特性:属于普通夏玉米品种,全生育期99天左右。株型半紧凑,穗轴红色,粒型马齿型,粒黄色。2020年、2021年两年低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显示,平均株高251厘米、穗位89.3厘米、穗长16.6厘米、穗粗4.6厘米、秃尖长1.0厘米、穗行数15.3行、行粒数33.0粒、出籽率87.5%、千粒重301.0克。安徽农业大学抗病鉴定,2020年感小斑病、中抗南方锈病、中抗纹枯病、中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2021年感小斑病、感南方锈病、感纹枯病、中抗茎腐病、抗穗腐病。
- 产量表现: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4.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80%;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7.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55%;202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1.3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10%。
- 栽培技术要点:夏播一般6月上中旬播种,亩播种量5千克左右,每亩留苗4500株左右。重施基肥,补追施穗肥,注意防治病虫害。
先达711
- 审定信息: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242113,由三北种业有限公司选育。
-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30.1天,比对照先玉335晚熟0.5天。幼苗叶鞘紫色,花丝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22厘米,穗位高13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长筒型,穗长21.0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籽粒类型半马齿,百粒重37.6克。经鉴定,中抗茎腐病,中抗灰斑病,感大斑病,感穗腐病,感丝黑穗病。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9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2天。幼苗叶鞘紫色,花丝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6厘米,穗位高109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长筒型,穗长18.6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百粒重36.4克。经鉴定,中抗茎腐病,中抗小斑病,感穗腐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南方锈病,高感瘤黑粉病。
- 产量表现: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组2022年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亩产819千克,比对照增产5.8%;2023年区域试验复试平均亩产953千克,比对照增产8.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886千克,比对照增产7.3%;202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96千克,比对照增产4.6%。黄淮海夏玉米组2022年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亩产656千克,比对照增产10.3%;2023年区域试验复试平均亩产745千克,比对照增产12.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0千克,比对照增产11.3%;202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33千克,比对照增产10.2%。
- 栽培技术要点:东华北中熟春玉米适宜播种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密度4000-4500株/亩,注意防治穗腐病和大斑病;黄淮海夏玉米适宜播种期6月,密度4000-4500株/亩,注意防治穗腐病、南方锈病和瘤黑粉病。
大地711
- 审定信息:审定编号为蒙审玉2021050号,由赤峰大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
- 特征特性:出苗至成熟110天左右,株型紧凑,株高299厘米,穗位10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护颖紫绿色,花药黄色,花丝黄色,雄穗一级分枝4-7个。果穗筒型,穗轴红色,穗长18.0厘米,穗粗4.7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5.9粒,出籽率85.4%。籽粒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6.3克。2020年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籽粒含粗蛋白8.50%、粗脂肪3.82%、粗淀粉76.26%、赖氨酸0.24%,容重734克/升。接种鉴定显示,中抗大斑病、茎腐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抗丝黑穗病,抗玉米螟。
- 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831.9千克,比对照38P05增产15.13%;2019年参加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751.6千克,比组均值增产4.7%;2020年参加早熟组自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69.7千克,比对照38P05增产5.23%。
- 栽培技术要点:亩保苗5000-5500株左右,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