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白海棠诗赏析
《红楼梦》中的白海棠诗是大观园众姊妹结成“海棠诗社”后首次吟咏的作品,共有六首,分别出自贾探春、薛宝钗、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之手,以下是具体赏析:
- 贾探春的《咏白海棠》:
- 首联“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描绘了秋日黄昏时分,大观园内一道又一道门户的庭院中,寒草在斜阳下的景象,雨后白海棠花盆里长满了翠绿的苔藓。“斜阳”“寒草”奠定了凄清冷寂的基调,暗示了贾府表面繁华下的衰败,也反映了探春敏锐的洞察力和“生于末世运偏消”的命运。而“苔翠盈铺”虽有惨淡之感,但也展现出探春积极乐观、清新进取的性格。
- 颔联“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用“玉”来比喻白海棠的精神,突出其高洁无比;“雪为肌骨”则深入地写出了白海棠的洁白,令人陶醉。这两句既突出了海棠的颜色,又抓住了其神韵。
- 颈联“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芳心一点”强调了白海棠质地的美好和珍贵,“娇无力”描绘出白海棠如闺阁女子般轻柔娇弱的神态。“倩影三更月有痕”则想象在三更月色下,白海棠幽独洁静的姿容,进一步丰富了其形象。
- 尾联“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将白海棠比作白衣仙女,想象其仙姿飘逸能羽化飞升,但又用“莫谓”将其拉回现实。“多情伴我咏黄昏”既表现出白海棠引起了诗人的雅兴,也有探春的自我感喟,同时与首联的“黄昏”呼应,使全诗结构严谨。
- 薛宝钗的《咏白海棠》:
-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体现出薛宝钗的端庄稳重和矜持。“珍重芳姿”既表达了她对白海棠的珍视,也暗示了她对自己身份的看重,白昼掩门显示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内敛。亲自提水浇灌白海棠,展现出她对花儿的爱惜和对自我的珍重。
-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倒装句“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写出了白海棠洗去胭脂本色后的美丽身影,以及它如冰雪般洁白的精魂。这也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
-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体现了薛宝钗的审美观点和人生态度。白海棠颜色淡极反而更显艳丽,正如她自己安分随时、藏愚守拙,更显端庄凝重;“愁多焉得玉无痕”则可能是以宝黛的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 尾联“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意思是白海棠以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婷婷玉立,默然不语地度过一个又一个黄昏。这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展现出她的稳重、自信。
- 贾宝玉的《咏白海棠》:
- 首联“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描写了白海棠在秋日里与重门相映衬,花朵层层而生,如白雪堆满花盆,展现出白海棠的繁茂和洁白。
- 颔联“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将白海棠比作出浴的杨贵妃和捧心的西施,用杨贵妃的冰肌玉骨来形容白海棠的姿态,用西施的柔弱之美来体现白海棠的神韵,同时也暗示了贾宝玉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不同感受。
- 颈联“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晓风”“宿雨”给白海棠增添了愁绪和泪痕,这既是对白海棠的描写,也是贾宝玉内心忧愁的投射,暗示了他对林黛玉的牵挂和对未来的担忧。
- 尾联“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白海棠独自倚靠在画栏边,仿佛有自己的心意,在清砧怨笛声中,黄昏渐渐来临,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
- 林黛玉的《咏白海棠》:
- 首联“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半卷湘帘、半掩门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含蓄、朦胧的美。“碾冰为土”“玉为盆”用最纯净的元素烘托出海棠花超凡脱俗的生长环境,映射出林黛玉纯洁无瑕、孤傲不群的人格特质。
- 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巧妙地将白海棠与梨花、梅花联系起来,“偷”来梨花的洁白,“借”取梅花的一缕魂,既展示了海棠花的清新纯洁与坚韧挺拔,也体现了林黛玉的品性。
- 颈联“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把白海棠比作月宫中的仙女缝制的白色衣袖和深闺中哀怨的女子擦拭泪痕,增加了海棠花的神秘、高洁和哀怨、凄婉的情感色彩,深化了其形象。
- 尾联“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表现出海棠花的孤独无依和林黛玉内心的压抑与无奈,她只能在西风萧瑟、夜色渐浓时,疲倦地倚靠,满腔思绪无处安放,通过对白海棠的吟咏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 史湘云的《白海棠和韵二首》:
- 其一:
- 首联“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以神仙降临、种下白海棠为开篇,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为白海棠增添了几分仙气。
- 颔联“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欲离魂”:“霜娥偏爱冷”既写出了白海棠的耐寒,也暗示了史湘云的性格;“非关倩女欲离魂”则用典,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 颈联“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将秋阴拟人化,写出了白海棠在特殊环境下的美丽,“雨渍添来隔宿痕”则描绘了白海棠经过雨水洗礼后的姿态。
- 尾联“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表达了史湘云对诗歌创作的喜爱和对白海棠的赞美,使诗歌的氛围变得明快起来。
- 其二:诗歌整体风格跌宕潇洒,与史湘云的个性一致。如“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写出了白海棠的高洁和孤独,也反映了史湘云内心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感慨;“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和哀怨的情感。
- 其一:
这些白海棠诗各具特色,不仅是对海棠花的描写,更是作者们借花喻人,表达自己的性格、情感和人生态度,同时也为《红楼梦》中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