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知识

小麦种晚了如何高产

时间:2025-02-11作者:admin分类:养花知识浏览:17评论:0

小麦种晚了想要实现高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品种选择

  • 选择晚熟品种:优先挑选适合晚播的半冬性或弱春性品种,这些品种春化时间相对较短,生育期适中,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生长发育,且抗寒性较好,能较好地适应晚播后的低温环境,如郑麦9023、西农979等。

种子处理
  • 晒种:播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摊晒2-3天,每天晒3-4小时,可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 药剂拌种:用合适的药剂进行拌种,如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可有效防治苗期病虫害,确保幼苗健壮生长。

精细整地
  • 深耕细耙: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耕,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然后进行细耙,使土壤细碎、平整,上虚下实,为小麦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 施足基肥: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4000公斤、尿素15-20公斤、过磷酸钙50-6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科学播种
  • 适当浅播:晚播小麦由于温度较低,出苗时间延长,适当浅播可减少种子在土壤中的时间,有利于早出苗。一般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
  • 增加播量:晚播小麦冬前积温不足,分蘖减少,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依靠主茎成穗来保证单位面积的穗数。一般每晚播一天,每亩增加播种量0.5-1公斤,但具体播量还需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等因素综合确定。
  • 适期播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在适宜的晚播期内尽早播种。一般来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在10月15日至10月底播种,虽然属于晚播,但仍可争取较好的产量。

田间管理
  • 冬前管理
    • 查苗补苗: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对缺苗断垄处进行补种或移栽,确保苗全、苗匀。
    • 适时冬灌: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3-5℃时,进行冬灌,一般每亩灌水量为40-50立方米,可起到保墒、增温的作用,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

  • 春季管理
    • 早施返青肥:返青期及时追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促进麦苗早发快长,增加分蘖成穗率。
    • 中耕划锄:返青后及时进行中耕划锄,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同时消灭杂草,减少养分消耗。
    • 防治病虫害:加强对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可选用合适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如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亩防治纹枯病,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亩防治蚜虫。

  • 后期管理
    • 根外追肥:在小麦抽穗至灌浆期,进行根外追肥,一般每亩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6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可提高小麦的千粒重。
    • 浇好灌浆水:灌浆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适时浇好灌浆水,一般每亩灌水量为30-40立方米,可保持土壤湿润,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粒重。
    • 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小麦锈病、赤霉病、吸浆虫等病虫害,可选用三唑酮、多菌灵、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适时收获
  • 当小麦籽粒的含水量在18%-22%,植株茎秆变黄,大部分叶片枯黄,小麦籽粒变硬,呈现出本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时,为最佳收获期。及时收获可避免因后期风雨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