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泥鳅养殖技术
稻田养殖泥鳅是一种生态高效的养殖模式,以下是稻田养殖泥鳅的技术要点: 稻田选择与改造 稻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能力强、面积在 1-5 亩的稻田为宜。 田埂改造:将田埂加宽至 50-80 厘米,加高至 40-60 厘米,并夯实,防止漏水和泥鳅逃逸。 开挖鱼沟鱼溜:在稻田中开挖 “田”“十”“井” 等字形鱼沟,沟宽 30-40 厘米,深 25-30 厘米。在稻田四角或中央开挖鱼溜,鱼溜面积 5-10 平方米,深 1-1.5 米,鱼沟与鱼溜相通。 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要用密网拦好,防止泥鳅随水逃走,同时也可防止野杂鱼进入稻田。 防逃与防敌害设施 防逃设施:在稻田四周设置防逃网,高度为 50-60 厘米,埋入地下 10-15 厘米,防止泥鳅逃逸。 防敌害设施:在稻田上方设置遮阳网或防鸟网,防止鸟类等敌害生物捕食泥鳅。 鳅种放养 稻田消毒:在鳅种放养前 7-10 天,每亩用 75-100 千克生石灰化水全田泼洒,进行消毒,杀灭田中的病菌和敌害生物。 施足基肥:放养前 3-5 天,每亩施入发酵好的有机肥 150-200 千克,以培育水中的浮游生物,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鳅种选择: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泥鳅苗种,规格以每千克 80-100 尾为宜。 放养时间:一般在水稻栽插后 7-10 天,待秧苗返青后放养鳅种。 放养密度:每亩放养鳅种 100-150 千克。 饲料投喂 饲料种类: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投喂米糠、麦麸、豆饼、豆渣、鱼粉、蚯蚓等饲料,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投喂量:日投喂量为泥鳅体重的 3%-5%,具体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水质、泥鳅摄食情况等灵活调整。 投喂方法:每天上午 8-9 时和下午 4-5 时各投喂一次,将饲料均匀投喂在鱼沟和鱼溜中。 水质管理 水位控制:水稻生长前期,稻田水位保持在 5-10 厘米;水稻生长中期,水位保持在 10-15 厘米;水稻生长后期,水位保持在 5-8 厘米。 水质调节:每隔 7-10 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 1/3-1/2,保持水质清新。高温季节,要增加换水次数和换水量。 定期检测:定期检测水质的酸碱度、溶解氧、氨氮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日常管理 巡田检查:每天早晚各巡田一次,检查田埂是否有漏水、泥鳅是否有逃逸、水质是否正常、泥鳅的摄食和活动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病害防治:坚持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原则,定期对稻田和泥鳅进行消毒,预防病害的发生。 防止药害:水稻施药时,要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并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防止农药对泥鳅造成药害。 捕捞收获 捕捞时间:泥鳅经过 5-6 个月的养殖,一般在 10 月至 11 月,当泥鳅规格达到每尾 15-20 克时,即可进行捕捞。 捕捞方法:可采用干田捕捞、笼捕、网捕等方法。干田捕捞时,先将稻田水排干,让泥鳅集中到鱼沟和鱼溜中,然后用手抄网或鱼篓进行捕捞。
上一篇:木槿花是韩国的国花吗
上一篇:槐树花可以冷冻保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