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出自唐代高僧神秀所作的《无相偈》 。全诗为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以下是对这句诗的具体解读 :
词语释义

菩提树 :梵文意译,亦作 “觉树”“道树”,音译为 “毕钵罗树”,是印度产常绿乔木,树子可作念珠。据传南朝梁僧智药自天竺移植中国,多产于广东。佛教中,相传释迦牟尼在毕钵罗树下结跏趺坐,经过静思,排除蛊惑,终于大彻大悟,即证得菩提(觉悟),成为 “佛陀”,后世遂称毕钵罗树为菩提树,用 “菩提” 表示对佛教真谛的彻悟或功德圆满,修道成佛。
明镜台 :这里比喻心之本性明净纯洁,心就像一块明亮的镜台,可以呈现一切万物,光明磊落。
诗句含义 :神秀用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来比喻人的身心本性是明净纯洁的,就如同菩提树和明镜台一样。人身如一棵菩提树,蕴含着觉悟的潜力,而人的心如同明镜台,本应内外透明,光明磊落,能清晰地映照出世间万物。不过,在尘世中,人的身心容易受到各种尘俗贪欲杂念的影响,所以需要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即要时时注意修身的功夫,通过不断地修行、反思和忏悔,来摒除各种杂念和烦恼,使心性永远保持洁亮光明,不被世俗的烦恼和欲望所污染。
这一偈语体现了神秀对于修行的一种理解和态度,强调通过不断地努力和修行来保持身心的清净,但从禅宗更强调顿悟的角度来看,惠能认为其尚未彻悟,于是提出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偈语,以表达对佛法更深刻的领悟和对心性更透彻的理解。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撒种子就能开花的植物
上一篇:199朵香槟玫瑰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