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玫瑰红玫瑰与白玫瑰
你可能想问的是 “红玫瑰与白玫瑰”,这是张爱玲创作的中篇小说,以下从小说内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为你介绍 :
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了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旧上海,名叫佟振保的男人与 “红玫瑰” 王娇蕊和 “白玫瑰” 孟烟鹂之间的情感纠葛。佟振保出身寒微,在国外半工半读获得学位后,在一家老牌外商染织公司做到高管。
他的第一段感情是与巴黎的一个妓女,被羞辱后决心创造一个 “对” 的世界。之后他与初恋情人英国姑娘玫瑰相恋,这也是他把后来的两个女人都比喻为 “玫瑰” 的原因。
王娇蕊是他老同学王士洪的妻子,她性感美丽、蔑视传统道德,佟振保在她的诱惑下与之偷情,然而当王娇蕊决定离婚与他在一起时,他却选择了分手。
孟烟鹂是佟振保母亲介绍的相亲对象,她秀丽清白,佟振保遵循传统观念娶了她,但对她的身体没有兴趣,婚后选择以嫖娼来解决情欲问题。佟振保的家庭生活逐渐被琐事占据,妻子孟烟鹂不善于应对仆人,婆媳间也生出嫌隙。一次,佟振保在公共汽车上重遇王娇蕊,她已成为俗艳但幸福的妇人,这让佟振保感到嫉妒。后来,佟振保撞见妻子与裁缝偷情,从此开始常常喝酒、公开嫖妓,不给家里拿生活费。最终,迫于现实的烦忧与责任,他选择重新做回一个好人。
主题思想
男权中心的社会 :在男权中心视角中,“红玫瑰” 王娇蕊和 “白玫瑰” 孟烟鹂分别承载着男人 “肉” 的渴望和 “灵” 的追求,在以男性为中心的道德伦理机制中,她们分别被加上了 “淫” 和 “贞” 的道德特性。但故事结尾,王娇蕊转变为贤妻良母,孟烟鹂却与裁缝偷情,暴露了男性主义中心性观念的内在矛盾。
女性的二重悲剧 :小说展现了两种类型女性的悲剧。“白玫瑰” 孟烟鹂努力做贤妻良母,却失去了自我实现的机会;“红玫瑰” 王娇蕊大胆追求爱情,却失去经济来源,最终仍需通过婚姻依附他人。深刻揭示了当时中国女性的生存困境,无论顺从还是张扬,结局都很悲惨。
个人主义的困境 :小说表现了对五四时期 “个性解放”“人格独立” 等话语可行性的怀疑。佟振保试图找寻人生本真状态,但在追求个人理想过程中存在自恋、自欺与虚无等负面心态,暗示了以个人力量救赎自我人生的艰难。
艺术特色
意象运用 :文题中的 “红” 与 “白” 两种色彩,代表了不同特性。“红玫瑰” 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敢于放手一搏,但也易变得扭曲;“白玫瑰” 则是 “无事”“无声” 的,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变得麻木、琐碎、乏味。此外,服饰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王娇蕊出场时往往 “衣冠不整”,孟烟鹂则总是严装正服,分别对应她们对伦理道德的态度。
叙事角度 :在张爱玲从章回小说叙事转向现代小说叙事的过程中,《红玫瑰与白玫瑰》是重要转折点。初稿中本安排了一位亲戚来介绍佟振保的人物信息,属于章回体叙事角度;修改后转变为由小说叙事人直接叙述,并生发出了 “朱砂痣”“蚊子血”“白月光”“饭粘子” 等著名比喻,属于现代小说叙事方式。小说有意混淆主人公视角和叙事人视角,揭示主人公潜意识状态。
双重对立结构 :小说中双重对立结构处处可见,如传统观念背后的现代意识、传奇故事中闪现的现代人性、古典情调交杂着的乱世氛围、旧小说笔法之上的新文学立意等。故事发生在新旧交杂的三四十年代上海,世家大族、传统观念与现代建筑、新兴观念相映成趣,表面是 “言情” 传奇故事,内核却是对人性的深度观察与挖掘。
作品影响
1978 年,卡罗琳・汤普森・布朗发表了《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翻译及译后记》,这是北美研究界中首篇以《红玫瑰与白玫瑰》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1994 年,由关锦鹏执导、林奕华编剧的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上映;2007 年,由田沁鑫执导、罗大军编剧的话剧版《红玫瑰与白玫瑰》问世,进一步扩大了作品的影响力。
上一篇:折花百合花简单又漂亮
上一篇:古浪芍药花基地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