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常用园林绿化乔木
2025 年南通市园林绿化乔木的选择将紧密围绕生态优先、乡土特色、抗逆性强和景观多样性展开,结合地方政策导向与气候适应性,形成以下主流树种格局:
一、核心乡土树种

- 榉树(Zelkova serrata)
- 地位:作为南通市树,榉树在 2025 年将继续主导城市绿化。其树形高大挺拔,秋叶红艳,兼具生态价值与文化象征意义。
- 应用:广泛用于行道树、公园绿地及滨水景观,如南通能达生态通廊的榉树林荫道,搭配元胡等林下经济作物,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 政策支持:《南通市珍贵用材树种培育行动方案》将其列为优先推荐树种,2025 年计划新增榉树种植面积超 5000 亩。
-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 适应性:耐湿抗风,四季常绿,是南通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典型乡土树种。
- 功能:作为行道树可有效滞尘降噪,其挥发性香气兼具驱蚊作用,适合老旧小区和商业区绿化。
- 技术创新:通过 “循环利用 — 全寿命周期养护” 机制,2024 年已调配香樟苗木 1800 余株用于城市更新项目,2025 年将进一步推广。
- 银杏(Ginkgo biloba)
- 景观价值:秋季叶色金黄,树形古朴,是城市景观节点的点睛之笔。
- 政策导向:江苏省国土绿化规划强调 “彩色化”,银杏作为彩叶树种被优先用于沿江防护林和生态廊道。
- 病害防控:虽易受天牛侵害,但通过定期树干涂白和生物防治,2025 年仍将维持其在公园、校园的种植比例。
二、生态功能型树种
-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 湿地适应性:根系发达,耐水湿,是南通滨江湿地、河道驳岸的首选树种。
- 固碳能力:作为高固碳树种,其单位面积年固碳量达 1.83 吨 / 立方米,符合 “双碳” 目标需求。
- 典型案例:南通能达生态通廊的水杉林带,结合海绵城市设计,实现雨水净化与生态修复。
- 垂柳(Salix babylonica)
- 抗风滞尘:枝条柔韧,抗台风能力强,适合沿海防护林及道路隔离带。
- 文化符号:与濠河、五山景区等自然景观结合,营造江南水乡意境。
- 养护创新:采用 “疏枝控高” 技术,减少枝条下垂对交通的影响,2025 年计划在城市主干道推广。
- 朴树(Celtis sinensis)
- 抗污染:对二氧化硫、氯气抗性强,适用于工业区及交通干道绿化。
- 生物多样性:果实为鸟类提供食物,可提升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 应用场景: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通廊中,朴树与榉树、香樟混交,形成复层林结构。
三、景观特色树种
- 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 季相变化:夏季黄花满树,秋季蒴果红艳,是城市秋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 病虫害抗性:相较于杨树,栾树对舟蛾类害虫抵抗力更强,2025 年将逐步替代部分杨树种植。
- 配置建议:与桂花、紫薇搭配,形成 “春花、夏荫、秋色、冬枝” 的四季景观。
- 杂交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 × tulipifera)
- 观赏性:叶形独特如马褂,花期 5-6 月,花色金黄,适合公园孤植或群植。
- 适应性:耐寒耐旱,在南通沿江沙质土壤中生长良好,被列为一般推荐树种。
- 推广计划:2025 年计划在五山森林公园新增种植面积 200 亩,打造特色景观带。
- 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
- 经济价值:果实可食用,木材优质,是 “珍贵化” 与 “效益化” 结合的典范。
- 政策支持:作为南通市优先推荐树种,2025 年计划营建薄壳山核桃经济林 5000 亩,带动乡村振兴。
- 生态效益:根系深广,可固土保水,适合丘陵地带与农田防护林。
四、抗逆性树种
- 楸树(Catalpa bungei)
- 抗病虫害:对天牛、介壳虫等害虫抵抗力强,减少化学防治需求。
- 景观用途:树干通直,花形优美,常用于城市广场、文化场馆周边绿化。
- 推广进展:2024 年已在海门区青溪园种植 300 株,2025 年计划扩展至其他区县。
- 榔榆(Ulmus parvifolia)
- 耐修剪:树形紧凑,适合造型修剪,常用于街头绿地和盆景园。
- 抗污染:对汽车尾气和粉尘吸附能力强,是交通枢纽绿化的理想选择。
- 文化内涵:与南通 “包容会通” 的城市精神相契合,被纳入生态文化村建设项目。
-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 适应性:耐盐碱、耐瘠薄,可在沿海滩涂及废弃矿区生长。
- 生态修复:根系分泌化学物质抑制杂草生长,是先锋树种之一。
- 限制条件:果实气味特殊,避免在居民区密集种植。
五、趋势与创新
- 碳中和导向:
- 优先选用高固碳树种,如香樟、水杉、枫香等,其 20 年生林分每公顷碳储量可达 80-190 吨。
- 推广混交林模式,如榉树 + 薄壳山核桃 + 木荷,提升碳汇能力与生态稳定性。
- 智慧绿化技术:
- 应用 “城市绿化资源一张图” 管理系统,动态监测苗木生长与病虫害情况,2025 年覆盖全市 90% 以上绿地。
- 采用无人机飞防技术,精准防治杨树舟蛾等害虫,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 30% 以上。
- 滨海特色树种:
- 试点红树植物引种,如秋茄、桐花树,在如东、启东滩涂开展耐盐驯化,未来可能成为沿海防护林新选择。
六、病虫害防控重点
- 杨树替代:
- 因舟蛾类害虫高发,逐步减少杨树种植,2025 年计划替换沈海高速沿线杨树 3000 株,改种榉树、栾树等抗虫树种。
- 松材线虫病防范:
- 加强黑松、马尾松等针叶树监测,在狼山风景区设置智能诱捕器,实现疫情早发现早处置。
- 香樟樟巢螟防治:
- 采用 “打孔注药 + 生物防治” 技术,2025 年计划在主城区投放周氏啮小蜂 200 万头,降低虫害发生率。
总结
2025 年南通园林绿化乔木的选择将呈现 “乡土为主、功能多元、科技赋能” 的特点,榉树、香樟、水杉等树种稳居核心地位,同时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逐步引入高固碳、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构建生态稳定、景观丰富的城市森林体系。这一布局不仅响应国家 “双碳” 战略,更凸显南通江海交汇的地域特色,为长三角生态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正宗香榧子第一名
上一篇:2025年祭奠用什么颜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