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关于洛阳牡丹的诗
2025 年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围绕 “花 YOUNG 洛阳城” 主题,众多诗人以牡丹为灵感创作了一批新作,既有传统格律诗词的典雅韵味,也有现代意象的创新表达。以下从不同维度梳理部分代表性作品:
一、古典格律诗词的典雅传承

- 七律《洛阳牡丹》(2025 年 4 月 24 日发布于香港诗词论坛)
伊洛传芳入镜台,仙姿玉貌富春开。
红妆斗艳催君去,笑靥凝颦迎客来。
国色难承唐帝宠,天香不受武皇裁。
古今多少佳人面,羞与花王媲美腮。
此诗以 “伊洛传芳” 典故起笔,将牡丹比作绝代佳人,颔联通过 “红妆斗艳” 与 “笑靥凝颦” 的动态对比,刻画牡丹在不同情境下的仪态。颈联化用武则天贬牡丹至洛阳的传说,以 “难承”“不受” 转折,暗喻牡丹刚柔并济的品格。尾联以 “古今佳人” 为陪衬,强化牡丹 “花王” 地位,全诗用典精妙,语言华美。
- 《沁园春・洛阳牡丹冠天下》(2025 年 4 月 21 日发布于今日头条)
玉瓣叠霞,金蕊流云,洛邑无双。看龙门霞染,胭脂漫点;洛波影动,翡翠轻扬。姚黄魏紫,赵粉欧碧,万种风仪动帝乡。凝眸处,恰天香漫卷,冠盖群芳。
犹闻女帝贬谪,焦骨存奇魄傲冰霜。纵火焚焦土,愈生璀璨;霜摧铁干,更绽铿锵。古韵新妆,丹青难绘,独领风骚日月长。凝神望,这千年一脉,根在河洛浩气里。
词作上阕以 “玉瓣叠霞”“金蕊流云” 等意象铺陈牡丹之美,将龙门山色与洛水波光融入其中,展现洛阳作为牡丹圣地的独特气韵。下阕聚焦 “焦骨牡丹” 传说,通过 “火焚愈艳”“霜摧更绽” 的意象对比,凸显牡丹的坚韧品格。结句 “根在河洛” 呼应洛阳作为牡丹文化发源地的历史地位,全篇气势恢宏。
- 《碧牡丹・河南洛阳牡丹赞》(2025 年 1 月 20 日发布于东方旅游文化网)
雅贵雍容相。国色天香爽。富丽堂皇,寓意吉祥高尚。启祚昌隆,华夏民族望。幸福谐好征象。
牡丹傍。肺腑心脑畅。缘生馥葩丰壮。淡抹浓妆,窈窕魏姚德况。艳胜群芳,姿倩精神旺。鳌头独占昭亮。
此词以通韵创作,开篇即点明牡丹 “雅贵雍容” 的特质,将其与华夏民族的昌盛寓意相联结。下阕通过 “淡抹浓妆”“艳胜群芳” 等句,既赞美牡丹的外在美,又强调其 “精神旺” 的内在气质,结句 “鳌头独占” 呼应牡丹 “花王” 身份,语言凝练而富有张力。
二、文化活动中的诗词创作
2025 年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多项活动推动诗词与牡丹文化的深度融合:
- 牡丹诗词书法大展:活动鼓励原创牡丹诗词,征稿截至 2025 年 3 月 23 日,计划展出 100 件作品,其中 20 件为优秀作品。虽具体诗作未完全公开,但从活动主题可推测将涌现一批兼具艺术性与文化内涵的新作。
- 《牡丹》杂志专题征稿:2025 年第 4 期以 “花开中国” 为主题,征集洛阳牡丹文化节相关作品,截稿日期为 3 月 10 日。该期或将收录更多反映牡丹文化的现代诗歌与散文。
三、诗歌中的文化意象创新
部分作品突破传统范式,融入现代元素:
- 数字牡丹的诗意表达:在牡丹博物馆的虚拟花脉投影中,有诗人以 “数据柱上的花瓣 / 在光影中完成千年蜕变” 等句,将科技与牡丹文化结合,赋予古典意象新的生命力。
- 非遗与牡丹的跨界书写:在 “河洛飞花” 牡丹文化市集,有诗人以 “洛绣针脚里的牡丹 / 在绢帛上绽放永不凋零的春天”,将传统手工艺与牡丹意象融合,展现文化传承的多元维度。
四、文化传承与时代共鸣
2025 年的牡丹诗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同时,也呼应时代主题:
- 生态保护意识:针对春季大风天气对牡丹的影响,有诗作写道 “园艺师的防风支架 / 是新时代对花王的守护”,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文旅融合新篇:结合 “Z 世代” 周游记等活动,年轻诗人以 “汉服与牡丹的合影 / 在短视频平台绽放新的国潮”,记录洛阳文旅的年轻化表达。
这些作品不仅延续了 “唯有牡丹真国色” 的千年文脉,更通过多元视角展现了洛阳牡丹在新时代的文化张力。若想获取更完整的作品,可关注《牡丹》杂志 2025 年第 4 期及洛阳市文联后续发布的书法大展作品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情人节的玫瑰花束
上一篇:2025年仙人掌怎么养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