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花是什么花
北京市花自 1987 年由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正式确定为月季和菊花,这一决定至今未发生变更。2025 年,这两种花卉依然是北京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其文化内涵与生态价值在城市发展中持续深化。
一、市花的历史渊源与文化意义

- 月季与菊花的 “双市花” 格局
1986 年,北京市通过全民投票与专家论证,从月季、菊花、紫薇等候选花卉中选定月季和菊花为市花。这一决策既考虑了两种花卉的生态适应性(耐寒、耐旱、花期长),也体现了北京市民的文化偏好 —— 月季象征坚韧与活力,菊花则寓意高洁与长寿,二者共同承载着城市精神。
- 官方文件与活动的持续确认
2025 年 3 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 “花开京津冀” 活动中,明确提到将以月季为核心举办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并打造 “月季项链” 景观带。同期,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 “花开北京・2025 北京月季文化节” 筹备工作会也强调,月季文化节将与国际大会、中国月季展 “三会合一”,进一步推广月季的国际影响力。这些活动均未提及市花变更,间接印证了月季和菊花的法定地位。
二、2025 年市花的城市应用与特色活动
- 月季的广泛种植与国际盛会
- 景观布局:北京二环路至五环路已形成 300 余公里的 “月季项链”,2025 年新增 20 公里月季景观大道,覆盖门头沟区京西月季洲、妙峰山花园小镇等地,共栽植月季 2400 余种、56 万余株。
- 国际活动: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5 月 10-15 日)将展示 3000 多个月季品种,包括红色系新品种 “初心” 等,成为全球月季科研与产业交流的平台。
- 文化融合:活动期间推出花车巡游、森林音乐会、汉服花朝节等,将月季与国潮文化、生态旅游结合,提升市民参与度。
- 菊花的生态价值与传统传承
- 秋季景观:虽然 2025 年春季活动以月季为主,但菊花作为市花的地位未被取代。每年秋季,北京仍会举办菊花文化节,例如北海公园、景山公园的菊花展,以及长安街、天安门广场的花坛布置,用菊量超 10 万盆。
- 品种创新:北京已培育出 40 多个菊花新品种,如耐寒性强的 “北京黄”,既满足景观需求,也推动花卉产业发展。
三、市花背后的生态与社会价值
- 生态效益
月季和菊花均适应北京的气候条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例如,月季可在 - 15℃低温下存活,菊花则能在碱性土壤中生长,二者的广泛种植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降低绿化养护成本。
- 产业带动
- 月季经济:北京月季产业年产值超 10 亿元,涉及育种、园艺、旅游等领域。2025 年国际月季大会的举办,预计将吸引全球近百家企业参展,推动月季科技成果转化。
- 文化赋能:通过 “月季进社区”“菊花科普展” 等活动,市花文化融入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凝聚力。
四、市民参与与未来展望
- 公众互动
2025 年,北京推出 “花开北京赏花地图”,整合 214 处赏花点位,包括奥森公园的桃花谷、景山公园的牡丹花海等,市民可通过线上平台参与 “最美市花” 评选。
- 国际交流
国际月季大会的举办,不仅展示北京的绿化成果,也为全球月季研究提供合作契机,助力中国月季产业走向世界。
总结
2025 年,北京市花仍为月季和菊花。这两种花卉不仅是城市绿化的核心元素,更承载着历史文化与生态价值。通过国际盛会、文化活动与科技创新,北京正以市花为媒,推动绿色发展与城市形象提升,彰显 “双市花” 格局的独特魅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二月兰可以移栽吗
上一篇:2025年老年人过生日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