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葛藤类植物有哪些

葛藤类植物主要指豆科(Fabaceae)葛属(Pueraria)的藤本植物,其分类在 2025 年仍以传统物种为主,同时存在地方培育品种和学术研究中的分类修订。以下是结合最新研究和产业动态的详细解析:
一、核心物种与分类体系
1. 野葛(Pueraria montana var. lobata)
- 分布:中国南北各地(除新疆、西藏)、日本、韩国及东南亚。
- 特征:多年生藤本,块根富含淀粉,三出复叶,花紫红色,荚果密生茸毛。作为药食同源植物,其葛根素含量需≥2.4%。
- 应用:根入药(解表退热)、茎皮制纤维、嫩叶作饲料,也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
2. 粉葛(Pueraria montana var. thomsonii)
- 分布:广东、广西、江西等南方省份,以栽培为主。
- 特征:块根粗大,淀粉含量高达 25% 以上,纤维较少,是葛根粉的主要来源。2025 年广西将其列为区域特色药材。
- 市场动态:2025 年广西粉葛根大丁价格稳定在 11-12 元 / 公斤,小丁达 14-15 元 / 公斤。
3. 苦葛(Pueraria peduncularis)
- 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海拔 300-3200 米的山坡草地。
- 特征:全株被硬毛,小叶全缘,荚果带形,牛、羊喜食,属良等饲用植物。
4. 其他传统物种
- 三裂叶野葛(Pueraria phaseoloides):叶形三裂,适应干热河谷,在广西、云南作为粉葛替代品。
- 食用葛(Pueraria edulis):块根可食用,分布于四川、云南,部分地区作为药材混用。
二、学术分类修订与新发现
1. 分子系统学影响
- 属级调整:部分物种被重新分类至新属,如须弥葛属(Hayscentia)和苦葛属(Neustanthus),但葛属仍保留约 19 种 3 变种。
- 种级争议:云南野葛(P. yunnanensis)的分类地位恢复,而峨眉葛(P. omeiensis)等存疑种仍需进一步验证。
2. 地方品种与产业应用
- 苕葛 1 号(重庆):2009 年通过审定,淀粉含量 25.63%,亩产达 1948.5 公斤,适宜重庆及相似气候区种植。
- 湘葛一号(湖南):世界首个葛根优良品种,2024 年在桃江推广,计划 2025 年新增种植面积 1 万亩。
三、广义 “葛藤类” 植物
若放宽分类范围,以下近缘藤本植物也常被称为 “葛藤类”:
- 紫藤(Wisteria sinensis):豆科藤本,花紫色,常用于观赏和垂直绿化。
- 油麻藤(Mucuna spp.):豆科,花序大,耐贫瘠,用于边坡复绿。
- 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葡萄科,攀援能力强,覆盖墙面或岩石。
-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忍冬科,藤本,花可入药,兼具观赏价值。
四、2025 年产业与科研动态
- 标准制定:玉林市农业科学院发布《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葛》(NY/T 4501-2025),规范葛属品种鉴定。
- 分子标记应用:RAPD 和 nrITS 序列分析用于区分野葛、粉葛及变种,解决市场混用问题。
- 生态修复:葛藤种子与紫穗槐、刺槐等混播,用于矿山边坡复绿,2025 年相关项目在重庆等地推进。
五、重庆地区特色物种
- 苕葛 1 号:本地培育的高产粉葛品种,2025 年仍为重庆合川等地的主栽品种。
- 铜梁葛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依托野生资源和栽培品种,年产优质葛粉超 1000 吨。
总结
2025 年葛藤类植物的核心种类仍以野葛、粉葛、苦葛等传统物种为主,地方培育品种如苕葛 1 号、湘葛一号推动产业发展。分子系统学研究虽调整了部分物种的属级分类,但葛属的物种数量和分布格局未发生显著变化。广义的 “葛藤类” 还包括紫藤、油麻藤等近缘藤本,在生态修复和观赏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枇杷树的嫁接方法
上一篇:2025年芳香类植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