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合欢树还叫什么树

合欢树(学名: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作为豆科合欢属的标志性树种,其名称体系在 2025 年仍保持稳定,既延续了传统的文化内涵,也融入了现代植物学的科学认知。以下从学名稳定性、别名多样性、文化象征及最新研究动态四个维度展开说明:
一、学名的国际共识与稳定性
- 分类学地位
根据国际植物分类学会(IAPT)2024 年修订的《马德里法规》,合欢树的学名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 未发生变更。这一学名自 1772 年由意大利植物学家 Durazzini 确立以来,已通过全球植物志(如《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和数据库(如植物智)的持续更新得以巩固。其属名 “Albizia” 源自 18 世纪意大利贵族 Filippo degli Albizzi(曾将该树种引入欧洲),种加词 “julibrissin” 则来自波斯语 “gul-i-brisham”,意为 “丝绸花”,精准描述了其丝状花序的形态特征。
- 入侵物种的学名一致性
在北美等引入地区,合欢树被称为 “Persian Silk Tree” 或 “Mimosa”,但其学名始终统一为Albizia julibrissin。例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推广园艺师数据库明确将其归类为豆科入侵物种,同时标注了曾用名(如Acacia julibrissin),但现行分类体系中未出现学名变更。
二、别名的多元性与文化传承
- 传统别名的延续
- 夜合树:源于其叶片 “昼开夜合” 的特性,这一名称在《救荒本草》等古籍中已有记载,2025 年仍被中国林业部门沿用。
- 绒花树 / 马缨花:因花序形似绒毛或马缨而得名,常见于园林绿化资料(如西北苗木网 2025 年 3 月的苗木交易信息)。
- 合昏 / 乌赖树: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别名,前者强调叶片夜间闭合的特点,后者可能与方言或地域文化相关。
- 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新称谓
- 香合欢:需注意广西 2025 年启动的 “香合欢采种基地” 项目中的 “香合欢” 实为另一物种(Albizia odoratissima),与本文讨论的Albizia julibrissin不同。
- 丝绸树:在英语国家广泛使用,直接对应其种加词的词源含义,反映了跨文化的认知共性。
三、文化象征与生态价值的深化
- 吉祥寓意的延续
合欢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 “合家欢乐”“言归于好”,这一寓意在 2025 年的文学作品中仍有体现。例如,《长城》杂志 2025 年第 1 期刊载的小说《合欢树》中,主人公通过 “绒花树” 回忆童年,将其与爱情、亲情的美好意象相联结。
- 生态功能的新认知
近年研究发现,合欢树的根系具有固氮能力,能改善土壤结构,这一特性使其在生态修复项目中得到重视。例如,广西的香合欢(非本文物种)采种基地建设,即体现了对豆科植物生态价值的现代应用。
四、最新研究动态与命名趋势
- 分类学研究的稳定性
2024 年国际植物学大会(IBC 2024)虽对命名法规进行了修订,但未涉及合欢属的分类调整。中国科学院的在线植物志建设项目持续整合最新分类学成果,但目前未发布合欢树学名变更的相关信息。
- 地方保护与命名创新
部分地区可能因保护需求赋予树种新名称,但此类情况通常属于地方性文化现象,而非学术命名变更。例如,威海市将合欢树定为市树,其官方称谓仍以 “合欢” 为主。
结论
2025 年,合欢树的学名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 保持国际通用性,传统别名如 “夜合树”“绒花树”“马缨花” 仍被广泛使用。尽管存在区域性文化称谓或生态项目中的特定指代,但均未动摇其核心命名体系。未来,随着植物分类学的精细化研究,不排除合欢属内部分类调整的可能,但短期内学名与主流别名的稳定性可得到充分保障。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上海 订花 送花
上一篇:2025年紫丁地花抑菌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