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月季种植基地

中国月季种植基地的分布在 2025 年呈现出多元化、规模化和科技化的特点,主要集中在气候适宜、产业基础雄厚的区域,同时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推动了产业升级。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分析:
一、核心产区与产业规模
- 河南省南阳市
作为全国最大的月季苗木繁育基地,南阳在 2025 年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全市月季种植面积达15.5 万亩,年出圃苗木16 亿株,年产值30 亿元,苗木供应量占国内市场的80%,出口量占全国的70%,覆盖德国、荷兰、日本等 20 多个国家。南阳的核心优势在于品种多样性,已收集保存月季种质资源6300 余种,培育出‘绯扇’‘粉扇’等 1000 余个自主品种,并建成全球最大的月季主题公园 ——南阳世界月季大观园(占地 3000 余亩,种植月季 180 万株)。此外,南阳通过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和月季科创培训基地的建设,强化了科研与产业融合,推动月季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 山东省平阴县
平阴县以规模化生产著称,是中国最大的月季生产基地之一。其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切花月季和观赏月季生长,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海外。平阴月季产业注重品种优化和标准化种植,与荷兰、日本等国家的企业合作紧密,推动了出口贸易的增长。
- 江苏省常州市
常州以月季科研和新品种培育为特色,拥有多个科研机构致力于月季的遗传育种和技术推广。例如,当地企业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耐寒、抗病的新品种,提升了中国月季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常州的月季产业与园林景观设计结合,形成了 “科研 - 种植 - 应用” 的完整产业链。
- 云南省昆明市
昆明凭借 “春城” 气候优势,成为切花月季的重要产区。2025 年,昆明计划将花卉产业链产值提升至400 亿元,鲜切花产量达113 亿枝,其中月季占比显著。当地企业如杨月季通过自主育种(如‘冰清’‘虎睛石’)打破了国外垄断,并与法国玫昂等国际企业合作,推动中国月季品种进入全球产业链。昆明还推广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技术,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北京市门头沟区
作为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2025 年)的举办地,门头沟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月季产业。区内妙峰山涧沟地区自明代起就是玫瑰花种植集中地,目前已引进优质月季品种100 余种,栽培月季约143 万株,并建设了集科研、展示、旅游于一体的月季主题园区。此次国际大会将进一步提升北京在全球月季领域的影响力。
二、新兴产区与特色模式
- 浙江省常山县
常山县通过 “山海协作” 和科技赋能,打造了月季数字农场。该农场采用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光伏板发电和岩棉基质水培技术,实现了全年育苗和低碳生产。2024 年,农场培育出 28 个品种的 2 万株月季花,销售额达100 余万元,并带动了乡村旅游和就业。这种 “科技 + 农业 + 旅游” 的模式为中小规模产区提供了借鉴。
- 四川省德阳市
德阳将月季作为城市绿化的重点,计划到 2025 年种植100 万株月季,打造 “市花市树” 主题大道和公园。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德阳推动月季与城市景观融合,提升了城市生态品质。
- 福建省厦门市
厦门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月季生长,但规模化种植较少。目前,厦门的花卉产业以草花、盆花为主,月季多作为园林景观植物分散种植。未来,随着城市绿化需求增加,月季种植可能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育种技术突破
云南杨月季建成国内最大月季种质库,保存30 万份材料,并通过远缘杂交培育出耐低温、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如 “博大蓝”“姹紫嫣红” 等,成本降低 30%。此外,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胺鲜酯、复硝酚钠)的应用可缩短月季采收期,提升经济效益。
- 智能化生产
韩国引进的高架水培技术在国内逐步推广,通过岩棉基质和循环营养液系统,提高了切花月季的品质和管理效率。例如,浙江常山的数字农场利用智能设备实现温湿度自动调节,花苗成活率提升至 90% 以上。
- 产业链延伸
南阳、昆明等地通过举办月季文化节、建设主题公园和开发衍生品(如精油、化妆品),推动产业向 “种植 - 加工 - 文旅” 融合发展。南阳世界月季博览会已成为全球月季新品种发布的重要平台。
四、政策与市场驱动
- 政策支持
南阳、北京、德阳等地出台专项政策,通过资金补贴、土地流转和技术培训等措施扶持月季产业。例如,南阳设立月季发展促进中心,并将月季种植纳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 市场需求
国内鲜花电商市场规模预计 2025 年突破1644 亿元,新中式花束、定制化产品需求激增。南阳、昆明等地通过 “线上平台 + 线下花市” 模式,拓展了销售渠道,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五、挑战与展望
- 挑战
- 部分产区仍依赖传统种植模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 国际竞争加剧,需进一步提升品种自主研发能力。
- 物流和保鲜技术有待完善,以降低损耗率。
- 展望
- 科技赋能:AI 育种、智能温室等技术将进一步普及,推动生产效率提升。
- 品牌建设:通过国际展会和区域品牌(如 “南阳月季”“斗南花卉”)增强国际话语权。
- 可持续发展:推广低碳种植模式(如光伏农业),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总结
2025 年,中国月季种植基地呈现 “核心产区规模化、新兴产区特色化、技术应用智能化” 的格局。河南南阳、山东平阴、江苏常州、云南昆明等传统产区持续领跑,而浙江常山、北京门头沟等新兴产区通过科技和模式创新快速崛起。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中国月季产业将进一步向高端化、国际化迈进,成为全球花卉产业链的重要力量。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室内空气净化花草
上一篇:2025年自花授粉的仙人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