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苗如何繁殖的
草鱼苗的繁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 亲鱼选择: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4-5龄以上的草鱼作为亲鱼。雌鱼体重一般在5千克以上,雄鱼体重在3千克以上。亲鱼应来自不同的水域,以避免近亲繁殖,保证苗种的质量和生长性能。
- 亲鱼培育:亲鱼培育池要求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面积一般为2-4亩,水深1.5-2米。在培育过程中,要提供充足的优质饲料,以青饲料为主,如黑麦草、苏丹草、浮萍等,适当搭配精饲料,如豆饼、菜饼、麦麸等。同时,要定期注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促进亲鱼的性腺发育。
- 催产:当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可进行催产。催产剂一般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等。根据亲鱼的体重和性腺发育情况,确定合适的催产剂量,采用胸腔或腹腔注射的方式将催产剂注入亲鱼体内。注射催产剂后,将亲鱼放入产卵池或网箱中,保持环境安静,适当增加水流刺激,促进亲鱼发情产卵。
- 受精:草鱼通常为体外受精。在亲鱼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鱼将卵排出体外,同时雄鱼将精子排出体外,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结合完成受精过程。为提高受精率,可以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即在亲鱼发情即将产卵时,将雌鱼和雄鱼分别捕起,用干毛巾擦干鱼体,将卵子挤入干净的盆中,同时将精子挤在卵子上,用羽毛轻轻搅拌,使精卵充分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再搅拌片刻,使卵子受精。
- 孵化:受精卵可以在孵化环道、孵化槽或孵化缸等设施中进行孵化。孵化用水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温适宜,一般水温控制在20-28℃,最适水温为22-25℃。在孵化过程中,要保持水流均匀、稳定,使受精卵处于悬浮状态,避免沉底堆积而缺氧死亡。同时,要定期检查受精卵的发育情况,及时清除死卵和杂物,防止水霉病的发生。经过2-4天的孵化,鱼苗即可破膜而出。
- 苗种培育:鱼苗孵化出后,身体非常娇嫩,需要在专门的苗种培育池中进行培育。初期,鱼苗以卵黄囊中的营养物质为食,随着卵黄囊的逐渐吸收,开始摄食轮虫、枝角类等浮游生物。因此,在鱼苗下塘前,要对培育池进行清塘消毒,并施足基肥,培育丰富的浮游生物,为鱼苗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随着鱼苗的生长,逐渐过渡到投喂豆浆、豆渣、鱼粉等人工饲料。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水质良好,定期注换水,防止水质恶化和鱼病发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鱼苗长到3厘米左右时,即可进行分塘养殖或出售。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