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和七叶一枝花
三七和七叶一枝花是两种不同的中药材,它们在来源、功效主治、形态特征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以下是具体介绍:
来源
-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云南文山州,广西田阳、靖西、百色等地也有种植。
- 七叶一枝花: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云南重楼主产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七叶一枝花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功效主治
-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常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病症。现代研究表明,三七还具有抗血栓、改善微循环、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 七叶一枝花: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效。可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等。在现代临床应用中,七叶一枝花也常用于治疗各种癌症、炎症等疾病。
形态特征
- 三七:多年生直立草本,高20-60厘米。主根肉质,呈纺锤形、倒圆锥形或圆柱形。茎暗绿色,光滑无毛。掌状复叶,3-6个轮生茎顶;小叶通常5-7片,长椭圆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细锯齿。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花小,淡黄绿色。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
- 七叶一枝花:植株高30-100厘米。根状茎粗壮,呈结节状。茎直立,圆柱形,光滑无毛。叶5-11枚,通常7枚,轮生于茎顶,叶片长圆形、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花单生于叶轮中央,花梗长5-16厘米;花被片2轮,外轮花被片绿色,叶状,卵状披针形,内轮花被片狭条形,通常比外轮长;雄蕊8-10枚,花药长1-1.5厘米,花丝极短。蒴果球形,成熟时开裂。
性味归经
-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
- 七叶一枝花: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用法用量
- 三七:内服一般煎汤,3-9克;研末冲服,每次1-1.5克。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 七叶一枝花:内服通常煎汤,3-9克;研末冲服,每次1-3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涂。
注意事项
- 三七:孕妇慎用。三七性温,阴虚火旺者不宜单用,可能会加重体内热象。
- 七叶一枝花: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禁用,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在使用这两种中药材时,应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用药,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反应。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